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豫 文/图
远古的手斧、珍贵的铜鼓、特色禾剪,处处体现着广西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壮族织锦、绣球工艺师在展厅进行非遗技艺展演,展现了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精神。“五一”期间,广西民族博物馆内的活动都围绕着劳动这一主题,以鲜活生动的方式唱响了一曲专属于广西人民的“劳动赞歌”。
假期里,广西民族博物馆特色展览“歌海明珠——刘三姐文化专题展”正在进行。走进专题展现场,仿佛穿越时空,邂逅各个时代的“刘三姐”。她既是岭南民间传说中的歌仙,也是彩调剧、歌舞剧中勇敢智慧的女英雄,还是电影中活灵活现的山歌明星,更是山水实景演出中最美丽的“印象风景”。不管哪一个形象,都是广西淳朴劳动人民的最真实写照。
▲馆内老师为小观众们讲解刘三姐的故事。
“没想到第一次来这里就‘遇见’了我小时候最崇拜的偶像。”5月2日的展览现场,从浙江自驾来广西旅游的董女士一家,逛得津津有味。她告诉记者,当地朋友推荐来广西民族博物馆,“刘三姐文化专题展”让她惊喜。
展厅旁的研学教室里,亲子家庭正合力制作刘三姐主题的研学作品,一起体验劳动的快乐;基本陈列展厅里展出的文物,展示的都是广西古时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畅享民歌”有声海报导赏和民俗主题影片的展播,通过音频和视频的方式,向观众传递出田间地头的丰收喜悦;“劳动之美”主题打卡和“探寻壮美广西”线上线下展厅互动活动,带领观众寻找博物馆里与劳动相关的展陈和主题打卡点,通过沉浸式体验,感悟劳动人民的匠心精神。
▲“畅享民歌”的歌曲导览吸引了不少观众。
▲劳动主题的打卡互动活动也有不少观众参加。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