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陆欣楠 闫芬丽
编者按:在我国,导盲犬是比大熊猫还稀少的“物种”,平均每9万个视障人士才拥有一条导盲犬,它们需要到专门的学校去“上学”,训练成本堪比一辆小汽车,却不能上市交易。导盲犬既替人指路,也慰藉人的心灵,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今年4月24日是第十五个国际导盲犬日,让我们一起走近导盲犬,了解它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今年30岁的南宁人韦琳,是广西最早一批申请到导盲犬的需求者。2019年,导盲犬Alan从训导学校毕业后就成了她的“眼睛”,3年后Alan因病退休。2022年,韦琳又迎来了她的第二只导盲犬Iris。巧的是,此时她丈夫范先生也等到了他的导盲犬Faith。如今,两只导盲犬和韦琳一家生活在一起,它们是陪伴,更是必不可少的通勤“助手”。
寸步不离主人,准确执行指令
4月24日一早,韦琳和丈夫像往常一样,给自己的导盲犬套上导盲鞍、牵引绳,准备出门。对于两条导盲犬来说,当天的日子有点特别,它们将跟着主人去参加国际导盲犬日的活动。在现场,Iris和Faith会遇到更多的导盲犬同伴,共同度过美好的一天。
坐上前往活动现场的公交车,Iris和Faith与同伴安安静静地坐在主人身边,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打扰车厢里的其他乘客。
▲韦琳和丈夫带着导盲犬乘坐公交车。
每天,韦琳需要步行、乘坐地铁和公交车,通勤时间一个半小时。有了Iris,她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出门前,韦琳会把导盲鞍套在Iris身上——这是无声的指令,对它来说意味着“我开始工作了”。
进入工作状态后,Iris尽职尽责,会仔细观察周边情况,优先走盲道,如果要过马路,它还会停下来观察。若停留的时间太久,韦琳会问它“可以走了吗”,待它确认安全后,才会一步一步地领着自己走过。
“Iris坐电梯”“Iris去公交站”……Iris熟练又准确地执行每一道命令,带着韦琳,自如穿梭在嘈杂的街道,避开无数栏杆和路障。
▲韦琳和她的导盲犬Iris。
你是我的“眼睛”,也是我的“亲人”
什么样的犬才能被选为导盲犬?韦琳介绍,导盲犬要求具有完整的血统谱系,还要倒查其三代之内有无攻击人的记录,犬只的身体比例、骨骼、体质、性情等也有相关的参考标准。此外,导盲犬在“上岗前”也要与申请人的体型、走路速度、业余爱好等多种因素综合匹配。
“Alan喜欢睡觉,它会抓住一切时机睡觉,开心的时候会翻肚皮;Iris喜欢吃,还善解人意。”说到两条狗,韦琳满脸幸福。她说,去年怀孕期间,Iris就是夫妻感情的调和剂,如果她和丈夫发生争吵,Iris总会主动走过来,把头搭在她的腿上。摸摸它,整个人都被治愈了。
▲导盲犬Iris。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它们不是宠物,是导盲工作犬
今年“三月三”期间,韦琳和丈夫带着两条导盲犬,从广州乘坐高铁回到了南宁。将近600公里的行程,它们都温柔地趴在主人脚边。韦琳告诉记者,导盲犬并非宠物狗,是符合国家规定持证上岗的工作犬,它们在工作中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会影响其判断。
在被问及“带导盲犬出门遇到过什么困难”时,韦琳说,目前导盲犬品种基本上是拉布拉多和金毛,体型较大,平时出门有人遇到会比较害怕,有过在餐厅被“隔离”的经历。
韦琳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误解,是因为国内对导盲犬的训练起步较晚,大家还不了解导盲犬。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例导盲犬伤人的事件,“希望对导盲犬的科普能再广泛一些,让大家不再惧怕它们”。
相关链接:
这种狗狗比大熊猫还稀缺,培养一条成本约20万元 | 你是我的眼③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钟亮 梁冰欣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