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非遗茶会⑧ | 河南信阳毛尖:醇香高雅楚韵扬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发布时间:

新闻眼:“‘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习近平总书记的妙解,道出了中华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真谛。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小小茶叶,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着不轻的分量。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再次体现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此时,广西各地为庆祝“三月三”举办各类春日集会。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广西日报-广西云联合全国多家主流媒体,推出潮起春茶“上春山”——“三月三”全国主流媒体特别联动报道。在五湖四海的春色间,携那一抹春茶绿,邀您一起领略中国非遗茶里的匠心独运,共赴“非遗茶会”。

本期,我们走进河南信阳,来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通过悠悠茶香感受独具魅力的“豫风楚韵”。

.

树芽肥厚而多毫

叶底嫩绿而匀整

香气清新而高雅

山势起伏多变,植被丰富,雨量充沛,信阳拥有着种植茶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河南信阳毛尖种植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信阳自古以来便是著名的“淮南茶区”。李希全 摄

▲信阳茶乡一隅。卢家海 摄

茶圣陆羽在《茶经》有云:“淮南茶,以光州上”,苏东坡尝遍名茶后,盛誉“淮南茶,信阳第一”。近现代,信阳市更被称作“中国毛尖之都”。

▲春来茶叶茂,茶农忙采摘。大象新闻供图

▲新鲜采摘的嫩叶。李一凡 摄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其制作需经过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拣剔、再复烘、储存等八道工序。其中,熟锅中理条的抓条、甩条过程,再加上三次反复烘干,使茶叶固有的香气、滋味充分发挥,形成了“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特点。2014年,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茶叶炒制加工。李一凡 摄

青山悠悠翠欲滴

茶香袅袅漫山谷

在AI绘制的梦幻里

在连绵茶山中坐饮香茶一盏

相关新闻

非遗茶会① | 广西六堡茶:红浓陈醇扬四海

非遗茶会②丨海南五指山大叶红茶:色如琥珀香四溢

非遗茶会③丨湖北恩施玉露:毫白如玉“蒸”好茶

非遗茶会④丨浙江西湖龙井:翠郁甘美传千年

非遗茶会⑤ | 江西婺源绿茶:汤清润厚藏经年

非遗茶会⑥ | 云南景迈山普洱茶:兰香浓醇味久酽

非遗茶会⑦ | 湖南安化千两茶:风华磅礴茶韵香

非遗茶会⑨ | 江苏碧螺春:浓郁奇香蕴意绵

非遗茶会⑩ | 贵州清池贡茶:贡品佳茗味悠长

编辑 肖海燕

责编 杨波

审核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