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艺 闫芬丽
最近,
部分电商平台悄悄上新了一种小红果。
这种红彤彤、酸甜可口的树莓,
被广西人叫做“野草莓”,
也是不少广西人小时候的快乐源泉。
除了树莓,
广西人记忆里的“地葡萄”“水晶萝卜”等,
都让童年快乐加倍。
电商平台上新的树莓,价格不低,售价为99元200颗,平均一颗0.5元。
这种小红果,很多广西人都很熟悉,在清明节或是“三月三”拜山的时候可以吃个够。老南宁叶女士介绍,“野草莓”在郊外很常见,每年4月左右成熟,吃起来酸甜可口,很受欢迎。
▲“野草莓”。网友“狂奔蜗”供图
最近一段时间,南宁很多小区的绿化带里,每当太阳升起,一种开着紫红色花朵的野草便悄悄地舒展身姿,展开花朵。
这种植物学名叫做红花酢浆草,有又长又细的叶柄,叶片由三枚倒心形的小叶组合而成,能开出紫红色的小花,花期从3月至12月。在南宁,这种随处可见的野草也被叫做“酸咪咪”或是“酸咩咩”。
酢浆草也是不少人童年的快乐回忆。老南宁韦先生说,他小时候没有玩具,会撕掉“酸咪咪”叶柄外面的“皮”,只留里面的“筋”,和小伙伴的“酸咪咪”缠在一起“打架”,看谁的“筋”更结实。
▲酢浆草已经长出“水晶萝卜”。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闫芬丽摄
韦先生还说,“酸咪咪”的根像白萝卜,拔起来把泥巴洗干净,就能露出晶莹剔透的本色,人们把它叫做“水晶萝卜”。比起“酸咪咪”的茎叶,“水晶萝卜”吃起来又脆又甜,是孩子们小时候的“小零嘴”。
说到儿时的野果记忆,市民黄女士脱口而出“地葡萄”。她说,小时候在田埂上、地头间、石缝中都能发现“地葡萄”。这种野果是成片出现的,是孩子们的开心果。
“地葡萄”又叫地菍、铺地菍、地红花、地石榴等,是匍匐状小灌木,植物比较小个,成熟时花由淡紫红色转至紫红色。春天时,“地葡萄”紫色的花海点缀着大片绿色青叶,甚为浪漫。
黄女士说,七八月是“地葡萄”的成熟季,每到这个时候,她都会和小伙伴跑去田间地头摘来吃,直到满嘴染黑才肯罢休。
雀梅的果实也是儿时的美味。市民覃先生回忆,雀梅个头圆溜溜的,一般在清明前后成熟。未成熟的果实呈青色,味道较酸,成熟后会变成黑色或黑紫色,口感酸甜可口。未成熟的雀梅配上酱油辣椒,酸酸甜甜,就是地道的广西酸嘢。
覃先生说,小时候为了摘“马刚提”(雀梅别称),常常翻山越岭寻找。在沟壑边、山坡上、灌木丛中找到后,用瓶子装回来,放入食盐摇匀,“倒进嘴里,那叫一个满足”。长大了他才知道,雀梅自古以来就是制作盆景的重要材料,素有盆景“七贤”之一的美称。
▲雀梅果。韦先生供图
你的童年里还有什么野果吗?
欢迎到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编辑 梁冰欣 黄韵伊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