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
4月11日,潮新闻发布《广西三月三来啦,这场民族风味十足的欢乐嘉年华不容错过》,全文如下:
4月11日上午,“广西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开幕式在南宁青秀山举行。
在这里,你可以听靖西壮族的田螺笛如何吹出各种歌曲,看热烈奔放的壮族会鼓如何点燃现场氛围,也可以欣赏身着民族服饰的马来西亚舞者翩然起舞,更可一品油茶、五色糯米饭等传统民族风味。
▲靖西壮族八音。 记者 黄慧仙 摄
穿过活动现场两侧的竹林小径,各式各样的展演渐次呈现,在沉浸式体验中,一场融合多民族文化、非遗等元素的欢乐嘉年华热情袭来。
草地上最瞩目的“乐队”
在当天的开幕式现场,一枚田螺笛就引来众多人围观。
一枚田螺,一把葫芦琴,一柄木渔,还有“体格魁梧”的马骨胡等,就可组成一支极具特色的民俗乐队。现场,乐声一起,这支“乐队”就成了草地上最瞩目的存在。
这是靖西壮族八音代表性传承人李西克和他的民俗表演队。
壮族八音是靖西壮族的传统器乐品种,是由金(铜)、竹、皮、壳、骨等八种不同材质制造的乐器演奏出来的八种声音。2014年,靖西壮族八音被列入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穿着壮族民族服饰,李西克对着田螺口吹了起来,随着他的吹奏,田螺上一个孔洞处贴着的膜也鼓起。从山歌《多谢了》到广为传唱的《歌唱祖国》,一首首风格各异的歌曲,都从田螺中飘出,引来众人惊叹。
今年75岁的李西克吹奏田螺笛已有40多年。“这些‘土乐器’的制作材料来自田间地头,凝聚着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在李西克印象中,田螺笛曾是老一辈靖西壮族的童年玩具,他们常常会用来吹奏壮族童谣等歌曲。如今,他也希望通过乐队的演绎,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民族乐器,从而将靖西壮族八音文化传承下去。
▲曾丹。 记者 黄慧仙 摄
只要一分钟,百色靖西市壮博民俗文化艺术团乐师曾丹便能制成一枚田螺笛。“个头大、壳薄的田螺,更适合做成田螺笛。”曾丹说,田螺笛的制作并不复杂,只要在田螺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一孔,其中下部孔的直径为上部的二分之一,再为上部大孔贴上用于演奏的膜即可。
除此之外,现场打油茶香气四溢的侗寨火塘,热闹的壮族铜鼓,颇具巧思的壮族绣球香包等充满民族风情的活动,同样看点满满。
还有“小砂糖橘”的倾情演出
“广西可不止砂糖橘!”或是身着橘色衣服、戴着橘色小帽,或是头顶“芒果”“荔枝”“火龙果”等各色广西盛产水果,去年火爆全网的广西“小砂糖橘”们,在当天也带来了一场以水果为元素的游艺活动。
▲小砂糖橘们正在表演。 记者 黄慧仙 摄
在孩子们稚气又趣味满满的舞蹈中,观众们一度发出“水果自由靠广西”的感慨。
当天,来自吉林的“雾凇宝贝”和“小砂糖橘”们再次上演南北大碰撞。受邀前来的“雾凇宝贝”在感受“小砂糖橘”们热情的同时,也穿起当地的民族服饰,一时“迷失”在水果的海洋。
▲远道而来的吉林雾凇宝贝们。 记者 黄慧仙 摄
“在吉林,冻梨、李子、苹果之类的水果居多,但在广西,几乎四季的水果都有,孩子们对这里的食物和天气,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来自吉林的家长牛元草告诉记者,他们昨天到达南宁后,就与“小砂糖橘”互相交换了礼物,自家孩子收到了广西小朋友的手绘团扇,他们则带来了吉林文创冰箱贴。
“这里的人很热情,风景也美,很享受广西带来的种种美好体验。”牛元草说。
据悉,2024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时间为:4月11日至5月11日。自治区将开展9项重点活动和“桂风壮韵浓”“民族体育炫”“相约游广西”“e网喜乐购”“和谐在八桂”五大版块共25个大类活动。
让我们一起在沉浸互动中,感受广西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吧!
编辑 肖海燕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