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卖断货了!知名歌手佩戴的它,竟然这么潮!丨非遗有“新”①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闫芬丽/文 苏华/图

编者按:在人们印象中,非遗传承人大多是有一定年纪的大师级人物。当下,越来越多的非遗新生代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通过自己的方式和努力,让古老非遗文化“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月三”期间,南国早报推出“非遗有‘新’”系列报道,讲述这些后浪的故事。

===========================================================

3月中旬,在南宁举办的一场音乐节上,歌手陈嘉桦(ELLA)佩戴的壮锦围巾非常吸睛,这条围巾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西宾阳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湘光的工作室。不少网友表示,壮锦竟然这么潮!

.

谭湘光的工作室有一群分工明确的年轻人,致力于让传统与时代同步。谭湘光的三徒弟曾雪霞(以下简称小雪)就是其中一员,90后的她将古老的壮锦与互联网碰撞,为壮锦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小雪展示谭湘光工作室的壮锦文创产品。

“年轻派”产品受欢迎

每天傍晚6时30分,“我和我的师傅谭湘光”抖音直播间的灯光准时亮起,小雪像往常一样走进直播间,介绍壮锦纹样的寓意,展示文创产品。不一会儿,直播间就有网友下单。

▲小雪在直播壮锦产品。

小雪介绍,传统的壮锦一般用竹笼机织就,织娘每天重复上万次单调的动作,也只能织出几厘米的布。因为工艺复杂,很多产品只能成为“挂在墙上的艺术品”。这让师父意识到,壮锦要传承、发展,就需要解决宽幅和产量的问题。经过5次改进生产工艺,如今壮锦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为壮锦的多样化场景应用打下了基础。

如今,壮锦的用途已扩展到了日常生活。除了服装,还有壮锦的包包、饰品、iPad套、文件袋等“年轻派”,在电商的带动下,成为“线上流动的艺术”。

原本春节后是壮锦的销售淡季,但在电商的加持下,“年轻派”销售额持续增长。这两个月,小雪直播间线上销售额约20万元,较往年同期增长了数倍,有时一天销售额能达1万元。随着“三月三”的临近,壮锦产品更是供不应求,“陈嘉桦(ELLA)佩戴的那款壮锦围巾,已经卖断货了”。

把壮锦搬进电商赛道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当天,小雪正在工作室用竹笼机织锦,师父也坐在一边,时不时指点一下。小雪说,这是她的必修课,传承织锦技艺,才能更深刻理解纹样背后的美好寓意,才能为视频内容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谭湘光(右)向徒弟小雪(左)传授壮锦织造。

小雪说,2023年之前,她对壮锦一无所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谭湘光工作室,看到满屋色泽鲜艳、华丽奔放的壮锦产品,立马被惊艳到了。随着深入了解,壮锦丰富的纹样、美好的寓意,令她折服。

更令小雪动容的是,师父54年来只做一件事——传承壮锦。如今70岁的师父依然活跃在传授技艺、改进织锦工艺、培养传承人以及研发设计壮锦产品的一线。为此,小雪希望发挥自己所长,把壮锦搬进电商赛道,让更多人认识壮锦。

2024年春节后,她和师父一起成立了电商团队,通过拍摄短视频传播壮锦文化。

期待更多人爱上壮锦

2024年春节期间,小雪与团队在网上发起了“我要当壮锦守护神”活动,鼓励年轻人用壮锦进行创作。

此次活动最终收到约80件作品,创作者不仅展现了奇思妙想,还分享了推广壮锦的建议,有人建议把壮锦融入马面裙,有人建议制作云肩,还有人建议用凤纹图案的壮锦搭配白色蝴蝶兰鲜花……小雪表示,看了大家的建议,满满的感动。

“如何让古老的壮锦‘活’起来,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小雪表示,接下来他们会更加注重壮锦文化的挖掘,寻找与年轻人的共情点,并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创作视频。同时,他们还将设计更多时尚的壮锦产品,运用电商将壮锦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壮锦走进千家万户。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 肖海燕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