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雷小琴
广西非遗文化绚丽多彩,正以活态的形式融入现代的生活。4月9日上午,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南国早报承办的2024年春尚大典在广西博物馆文物苑盛大开启,十位广西非遗传承人带着他们的代表作惊艳亮相,与南国早报共同开启“非遗焕新”计划。
▲2024年春尚大典活动现场。
展示十大非遗技艺精品之美
2024年是春尚大典举办的第十个年头,意义非凡。为更好地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南国早报在现场特别设置了一个非遗展示区,十大非遗传承人展示了自己的代表作。秀美之作如壮绣、壮族背带,温润古朴之作如坭兴陶茶具、南宁红陶茶壶,华美之作如北海贝雕,隽秀之作如南宁竹刻,美食之作如黄家月合浦大月饼、螺小丰螺蛳粉,更有巧夺天宫的古建技艺作品、陈伯昌六堡茶系列等。
在春尚大典现场,十大非遗传承人的作品组成了一场精美的非遗展,嘉宾、观众们一边欣赏非遗展品,一边与非遗传承人愉快交流,了解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
非遗创新作品走秀华美呈现
轻快的音乐响起,南国早报女主播手持非遗传承人的非遗作品款款向观众走来。首先登场的是南国早报与陈伯昌的联合礼盒《广西名片——六堡茶》,内含六堡茶茶饼,搭配坭兴陶茶杯,典雅古朴。六堡茶以“红、浓、陈、醇”的风格及其特有的槟榔香闻名于世,国家级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伯昌坚持传统保护制作古法熬制六堡茶膏,并在传承传统工艺基础上创新研发出新产品“四大美人六堡茶”。其创建六堡茶制作的“北斗七星灶”还获得了专利,在北京、南宁开设六堡茶文化展示馆推广宣传。
螺蛳粉以鲜、香、爽、辣闻名全国,其制作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作为首位柳州螺蛳粉技艺非遗传承人,何涛于2004年开展螺蛳粉连锁模式,十几年来免费开设非遗研学班,教授学员2000余人。
▲螺小丰螺蛳粉礼盒展示。
钦州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一把坭兴陶茶壶的制成要经过几十上百道工序,手拍、拉坯、修坯、装接、雕刻、烧制、打磨……只有道道工序的精心制作,才能使壶恰如其分地体现坭兴陶窑变的温润与古朴。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余淑美运用高超的技艺,将民族文化元素、民族风情融合在造型、装饰的创作中,使坭兴陶更显古朴的神韵,突显了广西陶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性。
▲余淑美坭兴陶茶壶展示。
▲余淑美向嘉宾介绍坭兴陶茶具。
合浦大月饼至今已有逾千年的历史,有赖于一批制饼匠人依循古法制作,从制馅、揉面、成型到烤制,十几道工序,一丝不苟,才造就了这道传承至今仍让人称道的传统美食。女主播手捧黄家月大月饼礼盒登上舞台,台下168斤的黄家月大月饼飘着香味,令人垂涎。作为黄家月创始人、非遗传承人,黄庆强秉持“匠人精神”,在传统五仁叉烧月饼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加以钻研、改良、创新,最终形成了带有自己独特标签的制饼秘方。
▲黄家月大礼盒展示。
壮绣是壮族文化的瑰宝,已有上千年历史。壮绣非遗传承人蓝淋和家人一起创办了“壮美坊”壮绣手艺厂,传承这门壮族“活化石”级的手艺。女主播手持“壮美坊”作品炫丽登场。据了解,“壮美坊”设计制作的大型壮绣作品《千年南宁》成为南宁的“城市名片”,壮绣“吉祥有象”成为了国礼绣品。
▲蓝淋(右)展示壮绣作品。
北海贝雕发展历史可追溯到汉代,技艺成熟于明末清初。经过北海贝雕艺人不断探索、继承、发扬、创新,从贝串、贝堆、平面贝雕画到立体贝雕,北海贝雕艺术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成为广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一朵奇葩。北海贝雕传承人林日光从事贝雕制作已有50多年,女主播现场展示了《丝路花开》等贝雕作品,令人眼界大开。
▲北海贝雕作品展示。
以织、染、绣工艺制成的壮族背带,表达了长辈们对于子女的疼惜、爱护与期望。隆林壮族背带技艺非遗传承人黄碧瑜将壮族刺绣、壮族贴布等技艺,融入到日常装饰品中,并带着妙趣横生的民俗技艺漂洋过海到国外交流。女主播现场展示具有壮族魅力的贴布,博得观众掌声阵阵。
▲黄碧瑜壮族背带及壮族拼布背包展示。
▲黄碧瑜向观众讲解壮族拼布背包。
广西素有“红土之乡”的美誉。现在,人们把取材于南宁宾阳邹圩下窑村陶泥、横州市峦城杨江陶泥制作而成的陶器,称为“南宁红陶”。陶器的制作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手艺,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沈建红技艺超群,是南宁市邹圩陶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沈建红设计的《祈福壮乡》《花山》《羽人划船》《盛世铜鼓欢》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茶具在台上展出,具有浓郁的民族风。
▲沈建红展示红陶作品。
非遗展示环节中,南宁古建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周涛的代表作品《独柱鼓楼(带灯光)全榫卯微缩模型》成为了压轴之作。独柱鼓楼模型以其精巧的造型夺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周涛带领团队创办的“大墨榜样”古建技艺传承基地,将广西古建技艺在保护中传承、创新、发展,让更多的人感受非遗古建技艺持久的生命力和广西民族建筑之美。
▲周涛展示她制作的古建技艺获奖作品《独柱鼓楼》。
40件非遗作品华丽呈现之后,陈伯昌等十位非遗传承人登台接受“非遗焕新”的合作邀请。今后,南国早报将与非遗传承人共同推动创新发展,探索非遗之美,打响非遗品牌,让非遗“火”起来、“潮”起来,从而更好地用民族优秀文化持续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谭双梅 陈诗圆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