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小记者 赵芷乐(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凤翔校区九年级)
2月4日,当我参观完位于哈尔滨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走向陈列馆出口,才明白,脚下的,是中国一点一滴的进步,让日本侵略者试图掩盖的罪证,无处遁形。
我与同伴走进通向出口的黑暗廊道,抬眼望到两壁的日文与翻译,身边的人都加快步伐,并没有为这黑暗中的文字停下脚步。从这控诉日本侵略者犯下种种罪行的文字中,我感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无力,视线逐渐模糊。
出口的光,引导着我们不断向前。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不曾停下脚步,迎接我们的是光明;我们不断在前行,走出那段黑暗屈辱的历史;我们不愿抹去心中的伤痕,那是血泪的传承,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将铭记的历史。
那天后,我似乎更爱这片土地了。哈尔滨,留下的,不只是冰城这简简单单的名字,更是如同冰雪中绽放的血红玫瑰花,大胆地、自信地、坚定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阐述真理。
雪花,如同幻影般飘落在我的肩上,划过千千万万惨痛的历史屈辱,来到如今的和平年代。历史书太小,装不下先烈们悲壮的英雄事迹;历史书太薄,几页就能翻过他们屈辱的一生;历史书沉重,抚不平亿万人心中的伤痛。屏幕上的数字不曾停下,这条传承历史的道路也不会就此而止。
耳边响起陈列馆出口处导游的话:“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我想,我是幸运的,眼角的泪滑到了笔尖。我愿,这份和平被永远珍藏,而我,也将坚定地鞭策自己:吾辈当自强,我爱我的祖国!
(指导老师:陆宁)
点评:
文章取材于小作者走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之时的所感所悟。在那一段通往出口的黑暗上坡路,小作者感慨很多,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对侵略者的愤恨、对先烈的敬佩、对和平的珍惜以及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立意深刻,主题鲜明,感情真挚。小作者文笔流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展示出扎实的写作功底。
(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教育集团校长、自治区优秀教师 陆东旭)
1.“子规声里雨如烟”的四月正在向我们走来,清明节、“广西三月三”都在四月,你会有哪些对应的活动和感悟呢?请写出来与我们分享。
2.《兰亭序》写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在文中说“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人的感情因为环境而变化,感慨由此而发。在春雨中,你想到了什么?请抓住某个突出的感觉,写一篇抒情文。
3.你有什么喜欢的漫画书吗?请向我们介绍你正在“追更”的漫画,说说你的感想和体会,分析这部漫画为什么吸引你。
编辑 谭奕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