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研究生刷单赚钱被骗118万元、大学生出租手机成电诈“帮凶”......这些套路请小心!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王斯/文 游拥军/图

南宁一高校研究生在刷单赚取佣金时,被骗118万元;3名大学生出租手机给他人使用,结果成电信诈骗分子的“帮凶”;高中生被“红包”砸中,被骗走3930元……3月24日,在广西青年反诈联盟启动仪式现场,广西反诈中心公布了2024年以来发生的电信诈骗典型案例,并提示电信诈骗手法翻新快,众多套路要小心。

▲反诈民警正在给广西大学的学生们上电信反诈课。本文图片均为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研究生刷单赚钱被骗118万元

3月5日,南宁市某高校研究生小覃刷抖音时,在一条内容的评论区点击加入“抖音百万任务粉丝群”,在“群管理员”的引导下,下载了一个App做小任务,以赚取相应任务本金的20%作为佣金。

一开始的几单小覃均稳定获得返佣,但随着任务金额越来越大,系统提示操作失误需缴纳保证金、履约金等,最终小覃被骗走118万元。

警方提醒:所有刷单返利均是诈骗

刷单返利类诈骗案件近期高发,占今年以来广西电诈案件40%以上。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所有让你垫资转账做任务的行为,都是诈骗。

大学生出租手机成“帮凶,致2人被骗16万元

3月14日,南宁某院校学生小谭、小刘、小黄3人,为境外诈骗分子提供手机口业务,对方通过远程操作3人手机和Facetime功能,向境内2名被害人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达16万元。小谭、小刘、小黄3人共获利550元,目前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依法立案侦查。

民警提醒:勿出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和互联网账号

诈骗分子常常以“出租账号兼职赚钱”为幌子,诱骗青少年成为他们诈骗犯罪的“帮凶”和“工具人”。据统计,2024年以来,广西公安机关办理的“帮信”类案件中,涉案犯罪嫌疑人平均年龄不到26岁,大部分为在校学生,最小的仅为13岁。

年轻一代已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广大青年学生切勿为了蝇头小利而出租、出借或出售自己的手机号码、银行账户、支付账号等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让自己涉嫌违法犯罪。

▲广西大学的学生们正在表演反诈歌舞。

高中生被“红包”砸中,却被骗3930元

2月7日,南宁市某高二学生小梁在玩手机游戏过程中,被游戏中的网友邀请参加“周年庆领红包活动”,小梁在QQ群内“领任务”,在支付宝上发口令红包,最终被骗3930元。

警方提醒:学生请谨慎参与网络活动

在社交软件中“领任务”,要求在支付宝上发口令红包,甚至要求按视频指导操作的都是诈骗!学生要谨慎参与网络活动,不要轻易相信游戏中的陌生网友,切勿随意加入不明QQ群或参与未知来源的红包活动。

女子出售商品,点击陌生链接被骗5000元

南宁市的曾小姐在“闲鱼”App上出售商品,3月18日晚10时许,有陌生网友以购买商品为由,让其点击一个链接(虚假“闲鱼”客服网站)进行发货确认,后被“客服”以第一次使用平台为由,引导“充值”“交费”,最终被骗5000元。

警方提醒:网络购物认准官方信息

在网络上交易时,买卖双方都要谨慎点击对方发来的陌生链接,并留意官方聊天窗口的提示信息(提示该链接存在风险),要确保在正规真实的App内进行收付款、收发货操作。如遇到问题,应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介入解决。

抽奖免费领了份水果,女子被骗50.5万元

1月12日,南宁的罗女士收到一个从深圳寄来的陌生快递,里面有一张“抽奖卡”,上述奖品有手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水果等。罗女士扫码发现自己中了五等奖,在联系“客服”成功领取一份免费水果后,便对其深信不疑,后在对方的引导下,试图通过公益竞猜的刷单方式赢取“返利”,最终被骗50.5万元。

民警提醒:小心“好评返红包”陷阱

慎重对待对来路不明的二维码,特别是有明显诱骗特点的“抽奖券”“好评返红包”等,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谭双梅 吴思思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