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卉
3月20日至26日是广西第43个“爱鸟周”,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实施后的广西首个爱鸟周。3月22日,自治区林业局联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举行加强候鸟司法保护工作会暨广西爱鸟周宣传活动,将爱鸟与执法进行有效结合,加大候鸟等野生动物的司法保护力度。
▲工作人员准备将鸟儿放飞。李腾辉摄
当天,放归收容救护鸟类行动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经过救助的鸟儿们从悬崖边展翅飞翔,回到大自然中。
▲被救助后放飞的鸟儿。李腾辉摄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重要区域,每年有超百万只候鸟从迁飞通道经过此地,种类达109种,其中黄嘴白鹭、小天鹅、黑冠鹃隼等1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常年监测记录发现。
目前,广西共记录有分布的鸟类757种,隶属23目93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61种。中华秋沙鸭、海南鳽、青头潜鸭等越来越多的世界濒危鸟类在广西停留栖息,每年从广西上空飞过的候鸟超过380种。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义芳介绍,近三年来,全区法院审理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鸟类违法犯罪案件83件,判处近百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法院督促被告人将受损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如罗城县法院向被告人发出《护鸟令》,被告人承诺自觉履行保护鸟类资源的义务,“贩鸟人”变成“护鸟人”。
自治区林业局二级巡视员蒋迎红介绍,广西每年部署开展候鸟监测,同步开展广西境内全国越冬水鸟调查,全面掌握全区候鸟迁徙路线和停歇区域。此外,明确34个县(市、区)为广西候鸟迁徙路线重要区域,加强风电(光伏)等拟建项目对候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及迁徏通道影响评价审核;开展“清风行动”“绿网·飓风”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赵敏 肖海燕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