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安全局势近来持续恶化。据央视新闻援引海地媒体报道,当地时间3月20日,由于帮派武装发动袭击,海地首都大都市区的商业活动当天陷入瘫痪。银行、学校、公共机构、私营公司和超市关门。
报道称,当天海地首都郊区山上的佩蒂恩维尔街道上发现至少7具尸体。而此前两天该地区已有15人死亡。帮派武装袭击的重点已经从太子港向郊外佩蒂恩维尔几个社区转移。这些社区尚未完全被帮派控制,目前处于抢夺焦点。
在此轮冲突伊始,多个黑帮组织联手袭击太子港的警察局、国际机场等公共设施,阻止正在肯尼亚协商国内维和事宜的总理亨利回国,并要求其下台。3月11日晚,亨利宣布海地政府将在过渡总统委员会成立后辞职。
海地困局持续已久,积重难返,这与国内政治失灵和美西方殖民干预留下的恶果密不可分。
2021年7月,海地时任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遇刺身亡,政坛陷入混乱。国内帮派势力愈加猖獗。亨利在莫伊兹遇刺后出任总理,承诺尽快举行大选,但大选至今仍未举行。
据联合国统计,仅太子港内就有约300个黑帮组织,2023年海地有约8400人死于黑帮暴力事件,比2022年增加一倍多。
俄罗斯《消息报》指出,海地新一轮暴力是莫伊兹遇刺事件的延续。这起谋杀案的多名罪犯,都曾在美国居住很长一段时间,并在那里接受军事训练。
海地曾是法国在美洲最富裕的殖民地之一,为了脱离法国争取独立,海地同意向法国支付1.5亿法郎的独立“赔偿金”,从此背上巨额债务,财政金融长期受法摆布。
而后,1915年至1934年,美国悍然入侵海地,罢免持反美立场的总统和立法机构,实行种族隔离、强迫劳动,海地大量财富流入美国。
1971年到1986年,美国扶持的海地军事独裁者杜瓦利埃在任期间,美国农产品在几乎没有关税的优待政策下肆意流入海地,彻底摧毁了海地原本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结构。
1994年和2004年,美曾两度出兵干预海地政权更迭,时任总统阿里斯蒂德流亡海外,更加剧了海地局势的不稳定性。
3月18日,海地首都太子港,当地夜间发生枪击事件后,一名死者的亲属在街头哭泣。
美国前驻海地大使詹姆斯·福利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哀叹,海地当前糟糕的局势与美国脱不了干系,他说,“这正是我们种下的恶果”。
比利时智库“三大洲中心”学者弗雷德里克·托马斯说,美国在海地支持“非常不受欢迎”的政治阶层,且让其打击黑帮,这样做“完全是自相矛盾”,因为美国支持的政治阶层正是依赖黑帮势力支持才得以存在。
法新社称,海地长期以来充斥着从国外非法走私的枪支,其中美国是最主要的来源地。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2023年的一份报告称,“海地枪支和弹药的主要来源地是美国,尤其是佛罗里达州”。
当地时间20日,联合国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已安排向海地空运800公斤药品,其中包括血袋和医疗用品等。当天第一批药品已经启运。
此前,联合国秘书长的发言人斯特凡纳·迪雅里克表示,海地的危机解决进程“必须由海地人主导”,联合国的作用仅限于“支持”海地人的决定。
迪雅里克强调:“海地政界和民间社会行为体必须找到向前迈进的最佳解决方案,现在已经有一个计划摆在桌面上了。”
他说,联合国海地事务特别代表玛丽亚·伊莎贝尔·萨尔瓦多正在与各方进行接触,“鼓励他们按照对海地人民最有利的方式行事”。
编辑 梁冰欣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