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用AI技术“复活”已故亲人火了
此前
著名音乐人包小柏
成功运用AI技术
“复活”了已离世两年的女儿
“数字世界”里的女儿
不仅会唱歌跳舞
还能跟家人对话
然而,AI“复活”亲人服务
虽然为人们提供了情感慰藉的新途径
但其背后也可能存在
隐私泄露、侵权、诈骗等风险
多名去世明星被复活
近日,一条李玟被AI“复活”的视频登上热搜。在她去世八个月后,有网络博主利用数字技术,还原出她生前一颦一笑,声音和影像均由AI生成。
乔任梁父母紧急喊话“不能接受”
3月16日,针对儿子肖像被侵权使用一事,乔任梁父亲称他已经看到网上传播开来的“儿子被复活”影像,不能接受,感到不舒适,希望对方尽快下架,“他们未征求我们同意,是我侄女刷到视频发给我的,这是在揭伤疤。”
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些号称用高科技治愈人心的账号,背后不少成立有专业团队,有一些还在朋友圈招学徒、招代理。自称科技暖人心,实则打着一通精明的“算盘”,用AI换脸逝世明星,引流,收费。
3月13日,记者与发布该段视频的博主联系,对方迅速发来了一则收费清单,简单表示:制作逝世艺人的视频不收费,复活其他逝者则要授权一定手工费。被引流来的用户,需要按照时常和呈现效果,向账号背后的人,转账198-598元费用,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完成交易。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表示。目前技术支持下的“复活”,本质上是利用深度合成技术生成虚拟人或者数字人,需要使用死者的人脸、声音等各种数据,配合自己的目的制作相应的内容。
但是据《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他人肖像。
逝者的肖像、名誉权,仍受法律保护。《民法典》第994条明确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编辑 吴思思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