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小记者 杨贵强(南宁市仙葫学校四年级)
假期里的一天,我跟妈妈专程到柳州工业博物馆,参观画家陈伯群爷爷的个人画展。
海报上有陈爷爷的简介:“陈伯群,1948年生,壮族,有数十件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刊物公开发表。”陈爷爷以前很擅长刻版画,还获得不少奖。他曾在融水工作了 21 年,熟悉大苗山的一山一水和民族风情,对融水大苗山有深厚的感情。46年的孕育,21年的积累,5年的心血倾注(2015-2020),他创作完成了《大青山——融水大苗山原生态景观水彩画长卷》。
长达近250米的画卷,把大苗山的四季美景和山寨居民的生活都画了下来,我花了近一个小时才看完。看完画,妈妈问我有什么感想。“震撼!”我说。妈妈鼓励我采访陈爷爷,我想了一会儿,点点头。她把手机给我,70多岁的陈爷爷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
在高大的陈爷爷面前,身高还不到一米四的我显得很矮小。陈爷爷很亲切,弯弯腰,微笑地看着我,我没那么紧张了。
我采访的第一个问题:“陈爷爷,您对融水有什么特别的情怀吗?”
陈爷爷说:“我在这儿工作了 21 年,对融水的感情是很深的。这就是我画这幅长卷的动力。”
我的第二个问题:“在这20多卷画卷中,您最喜欢哪一卷?”
陈爷爷看着墙上展出的画,说:“这20多卷画卷,全方位描绘了大苗山,我每卷都喜欢。”
听陈爷爷说起他在融水工作的故事,我明白,陈爷爷是用色彩在这200多米长的纸上表达他对融水的喜爱。
【点评】
“46 年 ”“21 年 ”“5 年 ”“250 米”,小作者用几个数据,生动表达了参观陈爷爷画展时的震撼。一场自然而温馨的对话,让小作者对陈爷爷的敬佩之情跃然纸上,使读者犹如亲临画展一般。如果能把采访的过程、自己的感悟写得再具体些就更好了。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教育集团正高级教师、广西优秀教师 罗海燕)
编辑 肖海燕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