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艺 闫芬丽
看不见摸不着的电,都要经过电力系统中的换流站,才能通过高压线走进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来自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柳州局的杨雪飞,从一名实习值班员开始,守护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30年来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行业专家。
“换流站的工作就像当医生一样,需要对变电站内的设备24小时监控,保障用电安全。”杨雪飞说,她的工作就是实时监控设备是否运行正常,提前发现影响安全运行的异常,当发生突发故障时还需要迅速处置保证电力供应等。
▲杨雪飞在工作中。
2009年春节期间的一个晚上,杨雪飞所在的换流站忽然传来三声巨响,熊熊火光映亮了上方的天空。作为值班负责人的她,及时判断出这是断路器及其附属装置爆炸,引起一条高压线母线失去了电压。于是,她和同事迅速隔离受损设备,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高压线母线带电运行。杨雪飞说:“万家团圆时,事故如果处置不及时,停电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甚至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等,损失难以估量。”
近30年的工作中,杨雪飞准确执行了8万多项倒闸操作,无一差错,许可了近千张工作票,处置过包括两起断路器爆炸事故在内的100余起事故,处理了设备异常及缺陷400多起,有效维护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杨雪飞(右一)在户外作业。
杨雪飞刚入行时,总是随身带着设备说明书、图纸资料,经常在一块保护屏或一个端子箱前一蹲就是几个小时。遇到不认识的英文说明书,就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查字典;不懂的设备,就一个元器件一个元器件现场核对……靠着这样的笨办法,她从外行变成了行家,并于2013年成为该局的首位高级技能专家。
除了处置险情,杨雪飞还开展科技、职工创新等研究项目60多项,特别是进行了一批作业工器具和作业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有效降低了作业风险。
杨雪飞介绍,此前观察变压器油位、抄写数据等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风险高、工作量大。她与工作团队也曾尝试用无人机代替,但换流站电磁环境复杂,无人机无法近距离巡检电力设备。为突破这一难题,她与团队反复实验,最终找到无人机穿梭的方法,使得无人机可以飞至0.9米的距离巡检,消除了人工巡视盲区。这也是国内首次实现超高压、特高压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无人机近距离巡检,此前相关文献显示最近距离为3米。高空无人机加上地面巡视机器人构成立体巡视系统,也成功将值班员从繁重的表计抄录和设备巡视的任务中解脱出来。
▲杨雪飞(右一)把经验传给后辈们。
杨雪飞说,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过很多前辈的帮助,也希望把自己的学识经验,传给后辈们。为此,她自创了一套“班组内人人都是培训师”的培训方法。在这套方法的帮助下,她的徒弟中已有1人成长为高级技术专家,2人为领军级技能专家,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单。
杨雪飞说,很多人会觉得电力系统运行复杂、设备精密,女性不适合这样需要“理科思维”的行业。但她认为,女性胆大心细,更能静得下心来,无疑适合这样的工作,她希望有更多的女性后辈,能在需要理科思维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相关链接
炼成技能大师!她每天穿梭在烧瓶间,一年分析钢铁样品约22万批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钟亮 陈诗圆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