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两会“童”期声 | 课间十分钟怎么玩才开心?孩子、代表、专家有话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黄婧

2024年全国两会,有关“课间十分钟”的话题备受代表委员关注。目前,广西多所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也“玩”出了新花样。如何玩好又学好?孩子们、人大代表和教育专家都各有见解。 

.

▲在课间踢足球的孩子们。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苏华摄

课间十分钟,中小学生想这样玩

3月8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带着南国小记者走上街头,从儿童的视角来聊“孩子课间怎么玩”。

上厕所、喝水、做作业……说起课间十分钟怎么度过,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学生会选择相对“安静”的方式度过课间十分钟,如看书、写作业、玩益智类游戏,甚至发呆。也有一些学生喜欢在课间到户外玩耍、运动,这类学生主要集中在小学低年级。

▲南宁市新阳路小学学生正在做课间操。校方供图

随着一天天长大,四年级学生陈童宇发现自己对课间活动的兴趣发生了变化:“一二年级时我一下课就往操场跑,现在只想在教室和同学聊天。”三年级学生小韦也有同感,对她来说,课间十分钟不算长,上个厕所打杯水回来又要上课了。

关于课间怎么玩,孩子们的主意还挺多。有的想和小伙伴玩一些自创的小游戏;有的只想跟同学“吹吹牛”,聊聊校园的流行话题;有的想到校园安静的角落赏花看景;还有的提议课间一起跳“广西科目三”……但无论怎么玩,孩子们都认为要玩得快乐。

玩出新花样,多校探索特色大课间

课间如何让孩子花式撒欢?不少学校早已行动。

在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红岭小学,每逢大课间,全校2000多名学生就会抡起贴着狮头图案的塑料凳来到操场,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他们跳的是该校老师根据舞龙、舞狮动作编排的龙狮操。校长陆春艳介绍,为了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学校把民族文化与课间活动结合起来,不仅集体跳龙狮操,每周各班还会轮流玩踩高跷、跳竹竿、多人板鞋、滚铁环等民族竞技运动。这些运动实行积分制,攒够分数能够兑换礼物,学生很感兴趣。

▲大课间,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红岭小学的学生跳龙狮操。校方供图

南宁市桂雅路小学桂花校区的游戏区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各种游戏:迷宫格、跳房子、跳跳乐……这是学生们下课后都喜欢来的地方,学校也希望这些游戏能吸引孩子们下课走出教室,放松身心。

▲南宁市桂雅路小学的学生课间跳格子。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苏华摄

桂平市西山镇中心小学则设置了课间抱球接力跑、换物接力跑、乒乓球颠球接力跑等“花式”接力跑游戏,让学生在课间“动起来”。

▲桂平市西山镇中心小学设置课间抱球接力跑。图源:贵港教育

另外,动感节拍也能激活孩子的课间。南宁市新阳路小学创编了课桌舞和各种动感风格的课间操,又飒又萌的动作让人感叹原来课间还能这么玩。

▲课间,南宁市新阳路小学学生玩起课桌舞。校方供图

好玩有内涵,课间活动炫出民族风

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中学副校长梁丽斌代表表示,喜欢体育锻炼、嬉笑娱乐,是孩子们的天性。课间十分钟,能让儿童天性得到释放,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课间活动。例如结合广西特色,把民族元素带进校园,如抛绣球、竹竿舞、滚铁环、民族韵律操等,学生动起来的同时还能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南宁市教科所体育教研员黄兰清介绍,近年来学校大课间活动越来越丰富,不仅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还花心思丰富活动内涵。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融入大课间。南宁市教育部门也计划在今年上半年举行大课间评比活动,希望能促进学校优化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

“学校还可以创设出多种活动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桂林市第十七中学教师覃宝华代表认为,课间让孩子动起来,不只有往操场“赶”,方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开放体育器材室,让喜欢运动的学生自由使用玩耍;也可以在校设置种植区或植物角,让学生利用课间观察、种植、养护植物,放松身心;还可以因地制宜创设课间活动空间,如在教室放一些棋类玩具,校内设涂鸦墙、跳格子区等。只要学校多一些关心,多用些巧思,就能为学生创造一张一弛、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钟亮 肖海燕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