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卢荻 文/图
擂大鼓迎新春,幸福生活来。2月10日,在钦州市灵山县举行的“万人喜庆闹新春”活动中,60面烟墩大鼓齐齐亮相,60名男女鼓手以擂打大鼓的方式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咚……咚……”当天下午1点左右,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在灵山县六峰山休闲公园的活动现场看到,60面大鼓依次排开,鼓面直径超过1米,鼓高1米至2米。60名男女鼓手站在特制板凳上,双手有力地敲击着鼓面,鼓声气势恢宏,声震长空,场面十分震撼。
▲灵山县六峰山休闲公园内,鼓手们正在擂打烟墩大鼓迎新春。
据了解,灵山县烟墩镇大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据考证,烟墩大鼓最初是当地先民用于驱赶猛兽和传递战争信号的器具,至明代,成为壮、汉村落为庆丰收、贺瑞年、辟邪消灾等使用的一种乐器,流传至今。鼓身由樟木或楠木、牛皮等制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烟墩大鼓工艺不断改进创新,无论在外观还是在音色上都极具特色。
当天带队擂鼓的施绍汉是烟墩大鼓传承人之一,他向记者介绍,他从8岁开始制作烟墩大鼓,至今已制作两三千面,其中最大的鼓面直径1.6米,最高3.3米,重达1500公斤,需要六个人同时擂打大鼓。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至正月十六,烟墩镇村与村之间会邀约“斗鼓”迎新春,斗鼓时间从晚上8点至次日8点,中间不能停止,擂打时间最长者获胜。
▲活动现场,女鼓手们正在打鼓。
“如今,烟墩大鼓逐渐演变成当地迎春、逢年过节祈福的乐器。”烟墩文旅站站长邓广燕向记者表示,2008年,烟墩大鼓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逢年过节,烟墩镇各村集结擂鼓庆祝节日,一声声响亮的鼓声,满载着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当天的活动中,还有田阳壮族狮舞等精彩表演,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赏。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黎伊玮
校对 韩冬
责编 杨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