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郭燕群 闫芬丽
广西11个“小砂糖橘”勇闯东北后,南宁、桂林、柳州、崇左、贺州、贵港等地纷纷答谢东北“老铁”,推出辖区内A级景区免除首道门票活动,南宁还将3车砂糖橘和8车沃柑总计近200吨水果发往哈尔滨,送给东北“老铁”品尝。
贺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邹红英委员说,在广西与哈尔滨的双向奔赴中,贺州各级文旅部门连续推出各种活动,线上向游客推送旅游攻略,邀请游客拍摄贺州超靓风景,创作《我姓贺》等多期短视频,线下则举办了温泉嘉年华等活动。这一系列推广,增加了贺州的游客接待数量,今年1月1日至16日,贺州接待全国各地游客38.82万人次。
▲在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不少温泉池散布在山间林下。图源:贺州融媒微信公众号
邹红英说,当下,年轻人出游玩法愈发新潮,文旅部门也在关注新型旅游方式,通过打造品质化、融合化、多样化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
北海市古郡丝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武超代表认为,从去年夏天的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再到这个冬天的哈尔滨,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本地文化符号化、形象化,纷纷打造自己的城市IP,让城市知名度有了质的飞跃。他留意到,广西水果产量已连续5年全国第一,认为水果是广西很好的城市IP,可以通过特色水果多做营销,邀请全国各地朋友来广西吃水果,从而推动文旅发展。
▲这个冬天,广西与东北的双向奔赴使广西水果出圈。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谢斌代表认为,桂林、百色、河池、梧州、崇左等地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可以策划现象级红色文旅话题,结合广西独有的生态农林和民族特色,集聚红色“流量”。相关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艺术专业资源优势,融入地方的文旅产业,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方式进行红色题材的艺术作品创作。
“让IP有记忆,需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桂林升辉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东辉委员以该集团运营的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举例介绍,景区今年将运用科技数字化技术,复原明代时期独秀峰·靖江王城历史场景,并将体验、购物、餐饮、休闲等功能“元宇宙化”,打造元宇宙景区,为游客带来更多探索式游览的乐趣。
▲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水果产业是西乡塘区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11个勇闯东北的“小砂糖橘”正是来自西乡塘区。
南宁市西乡塘区区长韦翯钰代表介绍,据初步统计,去年,西乡塘区共接待游客约1722万人次,旅游总消费约210亿元。城区将利用好“小砂糖橘”的流量效应,结合西乡塘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发以“水果采摘”为主题的农特产品旅游专线,策划开展农耕研学、采摘体验、科普课堂等特色活动,并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努力打造西乡塘独特的水果IP,做好“文旅+水果”文章。此外,还将通过“文旅+农业”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文旅+教育”,打响“美丽南方”研学品牌等。
▲1月5日,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种植户展示他们新鲜采摘的砂糖橘。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1月5日,西乡塘区双定镇,在种植园内小朋友在采摘砂糖橘。(资料图)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南宁市江南区区长尹平代表介绍,今年,江南区将依托邕江南岸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深化商文旅融合发展。加快亭洪路轴线商文旅示范带升级,充分发挥亭子码头、百益上河城等超级IP的优势,通过实施文化提升服务项目,开展保护修缮、更新改造、基础配套建设,大力培育工业遗产、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新消费增长点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城区景点业态,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
▲南宁市江南区百益上河城。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南宁市江南区亭子码头。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邹财麟摄
邹红英认为,让来广西旅游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除了不断丰富产品供给之外,更需要做好服务,这才是立根之本。她表示,去年上半年淄博的全民参与,好客思维是成功的法宝之一;如今哈尔滨的种种“宠客”行为,也让游客倍感温暖。这些做法值得借鉴,除了政府部门提升服务,还需全民的参与,共建友好型城市,提升广西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武超也建议加大号召和宣传,努力提升整个城市的服务意识。他认为,服务是旅游业的核心属性,用心是最好的服务理念。不管是淄博还是哈尔滨,当地文旅能火出圈,都和不断优化的服务紧密相关,从出租车司机到餐饮的价格,到对游客建议的快速反应,再到对广西11个“小砂糖橘”的贴心照顾,无不体现出“只有精细化的服务,才能让游客的体验感‘拉满’”。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赵敏 黎伊玮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