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许莎明
最近,南宁市中小学生期末考试结束,试卷题型“变脸”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讨论的热门话题。
有的家长表示:“我们刷了半个月的语基题,结果题型全变了。”
有家长调侃:“没想到文旅宣传卷进了考卷里。”
有家长支持:“题目出得很活,老师很用心。”
……
这次期考题型为什么会突然“变脸”?传递出哪些信息?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采访。
变化一
试卷内容贴近生活,更具场景化
1月22日上午,语文期末考试结束后,一张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试卷传遍了家长群,还成为当天朋友圈里热议的话题。记者了解到,整张试卷围绕着“大美广西”的主题来穿针引线式地“群文阅读”,所有题目均结合广西本土元素:邕江、青秀山、花山岩画、刘三姐、学青会、“壮族三月三”、甘蔗……满满的“桂”味。
▲四年级语文试卷满满的“桂”味。
家住南宁长湖路某小区的家长邓女士表示,这种新颖的题目让死记硬背难“刷”出高分。“我觉得今年考题很有意思。”南宁市南湖小学四年级学生刘同学如是说。有家长认为,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考题有些难,“没想到文旅宣传卷进了考卷里”。
记者注意到,五年级语文卷以航天梦为主题;六年级语文卷则以新年班级文化布置为主题展开;初一年级的主题是“广交朋友 共话成长”的学习活动……这些主题都是发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
▲六年级语文卷。
变化二
语文卷增至八页,数学卷有说理题
“看试卷第一眼,就感觉Game over(游戏结束)了。”家住南宁北湖路某小区的冯先生说,“儿子上五年级,语文试卷有八页,密密麻麻全是字。这小子平时就不爱阅读,估计看到试卷头都大。”南宁市民主路小学五年级的黄同学对记者说:“试卷的题目其实并不难,但是题目阅读量特别大,一道简单的题,题目都很长。”
“第一次看到数学卷子里出现说理题。”谈及此次期考,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的黄同学说,以前做数学题只要列式计算,这次不仅要会计算,还要用文字表达出来。记者注意到,小学四到六年级的期末数学卷里都有一道说理题。
▲数学试卷里出现了说理题。
风向标
跟进新课标,重点考查知识整合应用
“期末考试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个风向标,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教育改革的整体方向和关注点。透过对期末考试‘题风’的观察,家长能够初步了解小学甚至初中阶段应重点关注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有着10多年教龄的语文高级教师刘清庆表示,早在202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新课标正是今年试卷考题“变脸”的源头,强调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命题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设置。
▲六年级数学试卷。
近年来,中高考改革的命题方向显示出考试已经更加注重“情境化”,特别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更强调考查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现在这种趋势已经延伸至小学阶段——强调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期末考试卷,旨在进一步减少死记硬背知识点,聚焦于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这样的试卷,想拿高分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不局限于书本。”南宁市某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潘茵认为,试卷题量比较大,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拓展创新及综合能力,要求学生既要学好书本知识,同时还要拥有大量的阅读量和课外知识的积累。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 陈诗圆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