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你吃过这些酸味的年货吗?记者探寻舌尖上的侗家味道!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游拥军 文/图

“民族文化渊源远,百花齐放满山坡。石榴结籽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龙胜苗瑶侗壮汉,共建和谐大家庭......”近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走进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江口村,伴随着琵琶伴奏的悠扬歌声传来,村民一边哼唱着山歌,一边腌制“侗家三宝”——酸鱼、酸鸭、酸肉,忙得不亦乐乎。

.

▲韦吉荞家火炉的炕上已经挂满了酸鱼、酸鸭、腊肉等各种腊味美食。

记者走进村民韦吉荞家中,只见火炉的炕上已经挂满了酸鱼、酸鸭、腊肉等各种腊味美食,香味扑面而来。他和妻子在忙活着腌制酸鱼,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备足年货。

侗族人民喜酸,有“侗不离酸”的民间俗语,几乎所有菜肴都可以用酸进行调制,这也是侗族美食的独到之处。在龙胜侗族家庭,每家每户都会在家中留有一角用于储藏“侗家三宝”的坛子,这是属于侗乡人的美食秘笈。“侗族人坛子里的酸是不能断的,我每年都会一次性做几百斤的酸鱼储存起来。” 韦吉荞说。

▲1月5日,韦吉荞夫妇在鱼塘里抓鱼。

韦吉荞是土生土长的侗族青年,年幼时他就围在长辈身边观看制作“侗族三宝”,耳濡目染下,如今他也继承了腌制的手艺。他的爱人韦苡萱从贵州远嫁至江口村,入乡随俗、勤学好问,很快也掌握了这门美食制作秘诀。如今,两人配合制作“侗家三宝”技艺娴熟、如鱼得水。

▲韦吉荞夫妇走在抓鱼归来的路上。

“我一般选择在每年农历的11月份左右制作酸鱼。我们习惯用自家养殖的草鱼来制作,它的肉质更紧实,更鲜甜。”据韦吉荞介绍,酸鱼和酸肉、酸鸭的制作过程一样,先把备腌的草鱼洗净,去除内脏,在鱼的表面均匀地撒上食盐,然后放在火炕上熏烤或者在太阳下晾晒3天左右,去除鱼身上的水气,同时使盐味慢慢渗入鱼的体内。

▲韦吉荞将鱼涂抹上盐巴。

▲韦苡萱在将涂抹好盐巴的鱼挂在火塘上熏烤。

晾晒完成后,在鱼内外均匀抹上蒸熟的红糯米、甜酒和辣椒粉调制而成的腌糟,逐条放入坛子内,上面再铺上一层用袋子包好的腌糟,最后铺上芭蕉叶,其独有的香气可浸入腌鱼中,增加鱼的风味。将坛子放置阴凉处后盖上坛盖,用几十斤重的石头压住,之后便交由时间,静待酸味逐渐蔓延开来。

▲韦吉荞夫妇将加工好的鱼放入瓷坛中腌制。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的纵深推进,龙胜乡村旅游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品尝独特的侗族传统风味,这种酸味俨然成为了龙胜传承乡愁和款待宾朋的代表性美食。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张若凡 陈诗圆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