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外省人起诉南宁商家事件:被判定为职业打假,索赔行为不予支持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经小飞

新闻回顾

2023年以来,一些外省人以买到过期商品为由,接连起诉南宁商家要求退款,还要求每单赔偿1000元。有的南宁商家已接到10多张法院传票。据初步统计,截至2023年9月,被起诉的商家已达41家,涉案110多起。2023年8月,南宁市西乡塘区法院调查审理认为,原告短期内多次购买过期食品后提起诉讼以获取暴利的行为,有违诚实信用原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将这些名下有多起同类诉讼的原告定性为职业打假人,不再支持原告的1000元索赔。

▲今年3月,一男子从店员手上抢走过期商品,执意要购买。 视频截图

记者回访

南国早报揭露了这些外地职业打假人的不纯目的后,相关部门关注到这类“打假”现象,法院纷纷判决此类行为系职业打假,对职业打假人向商家索赔的行为不予支持。对于尚未开庭审理的案件,外地职业打假人也纷纷主动撤诉。

一便利店老板邓先生说,他收到5起诉讼,其中法院判决了3起,均要求他只退回货款,不支持职业打假人索赔1000元,另外2起则是职业打假人主动撤诉。一超市老板巫女士说,她收到6起诉讼,其中3起也是法院判决不支持职业打假人索赔1000元,还有3起是原告主动撤诉。另一名钟老板也说,南国早报报道之前,他收到6起诉讼,报道后到店里找过期商品的职业打假人明显减少,此后该店未再接到同类诉讼。

记者从南宁市各城区法院了解到,自南国早报报道后,法院受理类似职业打假诉讼索赔的案件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以过保质期为由提起诉讼索赔的。有关法官表示,要认定对方为职业打假人,对方必须要符合名下已有多起同类诉讼案件的条件。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原告自己索赔不成功,就让亲戚来提起诉讼索赔。法官提醒,职业打假人的出现,也暴露了零售食品商家监管上的漏洞,让职业打假人有机可乘;若要避免类似职业打假,商家首先应加强对店内商品的监管。

记者回访发现,在遭遇职业打假人的集中诉讼后,不少超市和便利店也通过抓进货渠道,从源头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关。另外,有的商家不惜每年花费上万元甚至几万元来延长店内视频画面的保存时间,真实还原每一笔销售和交易过程,严防被职业打假人钻空子,有效保留证据。更多的商家则通过加强店里的日常管理,做好每日检查、定期排查等监管细节,来确保店里所销售商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各商家之间建群交流,资源信息共享,合理整治职业打假的不正之风,以维护商家的合法权益。

▲为防职业打假人,一些店主在手机上安装远程监控,随时查看店内情况。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何定坚摄

有商家表示,南宁商家遭遇职业打假被集体诉讼后,南国早报及时发声揭露真相,有关部门高度关注和重视,法院及时作出反应和判决,不支持职业打假人的诉讼索赔,在联合规范打假行为、惩治不当牟利以及共建南宁公平和谐的消费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此前报道:

南宁商家频遭外省职业打假人索赔,法院这样判

41家南宁商店收到110多张法院传票,原告均为外省男

相关新闻:

梁老汉养牛事件:“牛牛我啊,终于搬家了!”丨盘点2023有影响力新闻①

结婚证信息有误事件:已更正!圆了母女相思情丨盘点2023有影响力新闻②

“美女”代收学费事件:嫌犯家属退赃,39人拿回钱款丨盘点2023有影响力新闻③

小区装不了宽带事件:开发商已整改,业主结束“无网”生活丨盘点2023有影响力新闻④

六龄童落户难事件:已解决!小男孩顺利入学丨盘点2023有影响力新闻⑤

贺州步头大桥桥面塌方事件:已维修完成,行人车辆均可过丨盘点2023有影响力新闻⑦

露台搭建光伏棚事件:几经周折终拆除丨盘点2023有影响力新闻⑧

长沙泰和医院代诊事件:涉事医院被整顿,三甲评审延期丨盘点2023有影响力新闻⑨

采石场长期非法开采事件:已长期停产,涉林处罚已办结丨盘点2023有影响力新闻⑩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赵敏 肖海燕(见习)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