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婧 许莎明
近日,辽宁一名退休教师给外孙女辅导作业的视频走红网络,引来上百万网友蹭课。老人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不少网友表示需要“同款姥爷”。如果说父母辅导作业是鸡飞狗跳,那么祖辈参与孩子的教育时,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南宁本地几个祖辈带娃的家庭,看看他们的相处模式有没有你家的样子。
“给娃辅导作业,连我妈这个当了30多年的老师都头疼。”儿子正读小学的梁女士表示,母亲阮女士是一名小学老师,退休前一直教数学。从梁女士怀孕开始,阮老师就信誓旦旦地表示,以后外孙的数学功课她“包教会”。然而当外孙上小学后,阮老师辅导功课的画风却变了。
▲阮老师用折纸向外孙讲解角的定义。受访者供图
讲数学题时,阮老师激情澎湃地讲完第一遍,看看外孙的反应: 一脸蒙圈。好,她又展开讲第二遍、第三遍,外孙还是似懂非懂,是不是纯讲概念不好理解?阮老师又借助生活中的事物举一反三,终于在讲第四遍时,外孙点头听懂了。
“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讲了几遍还不会?”阮老师表示,上了30多年的数学课,教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没想到在辅导外孙功课时,却遭遇挫败。梁女士说,有时母亲那股“恨铁不成钢”的劲儿一上来,就会生气放话“下次不辅导了”,但每次听到“喜欢外婆给我讲数学题”,那些着急上火瞬间烟消云散。
“我们家妞妞从小跟着外公外婆长大,外公带娃主打一个快乐。”女儿读小学五年级的高女士说,孩子的外公是一名化工专业的高级工程师,同时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从娃四五岁起,外公就给外孙女准备一套小的书法用具,两人一字排开练习。
▲外公带娃练字。受访者供图
“外公带娃练字比较佛系,刚开始连笔画都不教,由着外孙女自由发挥。用他的话说就是先找到抓毛笔的手感。”高女士说,没过多久,孩子有了模仿外公写字的意思,他才认真抓起小手教笔画,而且每次只练 5~10分钟,一天两次。这个练字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身边不少朋友都特别羡慕,省了报班的费用和接送的精力”。孩子上小学后,写字经常被班上老师当作范本,拿了不少奖状,由练书法起步,后来孩子又爱上了国画。
外公的化工专业知识,陪孩子时也派上了用场。高女士表示,孩子上小学后,遇到一些生活现象 ,外公都会进行专业解答。比如,为什么我们用嘴吹的气球没办法飞上天?为什么烧水会有水垢?……最近,外公在讲解喀斯特地貌钟乳石的形成时,还用上了化学方程式。
林女士平时工作忙,儿子浩浩的生活起居多由爷爷奶奶照料。“浩浩上小学后,爷爷负责督学。”林女士说,考虑到爷爷小时候没学过拼音,家人提出只要爷爷在一旁盯着就好,没想到好胜心强的爷爷,还主动在辅导功课这事上卷起来。
浩浩专注力不够,学习常常三分钟热度,遇到一点小难题就想放弃 。为了激励孙子坚持学习,爷爷给浩浩设定了各种学习奖励:吃一次肯德基、买块小蛋糕……只要浩浩能完成学习任务,爷爷就变着花招投喂。这样的招数起初还挺有效,可时间一长,浩浩便开始投机取巧。
发现爷爷对拼音不熟,浩浩在练写拼音时故意反问:“您认识这个拼音吗?能写给我看吗?”好胜的爷爷在练习本上写下一个拼音,浩浩又提出多写几个。就这样,老师原本要求练写的5个拼音字母,爷爷帮写了3个。
鸡娃不成反被“套”,爷爷发现后调整了辅导方法,改走虚心好学路线,让孙子当“老师”教他写。这样孙子练一遍,他就跟着写一遍,辅导功课变成了双向奔赴。
2022年,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问题调查报告》显示,有近八成的家庭,是祖辈参与教养 。其中幼儿园前为77.7%,幼儿园期间是 72.9%,小学阶段占60.1%,农村祖辈教育更是高达90%以上。
有着20多年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的张喜华表示:“高知老人带娃更能从精神上影响孩子,从小接受知识的熏陶,更易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虽然高知老人不是每个家庭的标配,不过长辈们愿意花时间来陪伴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爱的表现。”如果祖辈的育儿方式不完全适合孩子,甚至偶尔脱离了科学原理,就需要孩子父母介入了。因为祖辈的照顾并不能完全替代父母的陪伴,取长补短形成良性互补,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黎伊玮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