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民族音乐创作展现成果,戴丽霞谱写了广西民族风情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豫

国家艺术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13年12月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10年来,国家艺术基金累计投入资金55.7亿元,立项支持7116个项目,推动了我国文艺事业出精品、攀高峰。

11月上旬,国家艺术基金设立10周年资助成果展在北京开幕。广西艺术学院戴丽霞教授创作的室内乐作品《壮寨歌圩》在展览上亮相,这也是本次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39项成果展中2项音乐类成果之一。

音乐再现壮寨歌圩生动场面

戴丽霞的《壮寨歌圩》,于2020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立项资助。

▲戴丽霞。

作品选取壮族山寨最具特色的生活场景——歌圩为描写对象,运用不同地区壮族音乐元素,以长笛、单簧管、键笙、小提琴、大提琴、钢琴、打击乐编制的室内乐形式,反映了壮族人民赶歌圩的不同生活场面、生活片段,用音乐还原、再现、赞颂壮族山寨之美,是壮族音调在室内乐创作中再呈现、再创作的音乐文化创新、文化再现和艺术再现。

作品采用都安壮族民歌、百色平果壮族嘹歌、百色德保壮族山歌等素材,描绘壮寨人民赶歌圩的欢乐情景,以及静谧的月夜下,情人之间窃窃私语的缠绵景象和火塘边壮寨人民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的温暖场面。作品在壮寨人民欢歌载舞的热烈场面中结束,表现壮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壮族山寨在党的关怀下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景象。

“《壮寨歌圩》能从7116个项目中被选拔而出,进入成果展,作为代表作品向大家展示广西的新时代艺术事业发展,我也感到非常激动。”戴丽霞告诉记者,展览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和美术作品等载体进行展示,开幕当天,她也在现场汇报了入选项目开展情况与所取得成绩。

“你拿过这么多奖项!”听完戴丽霞的汇报,领导嘉宾们对她这些年来拿到的成绩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在戴丽霞看来,既是赞赏,也是鼓励。下一个10年,她希望能够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作品,为繁荣发展新时代艺术事业做积极贡献。

▲莫斯科现代室内乐团在中国—东盟音乐周上演奏《壮寨歌圩》。

醉心创作,谱写广西民族风情

一直醉心于民族音乐创作的戴丽霞,作品不断。近5年来,她的作品获得了4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其中包括1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壮寨唧唧》,3项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八音戏鼓》《壮寨音迹》《壮寨歌圩》。她所创作的曲目,大都保持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将壮、苗族等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是汉族,在梧州出生、长大,上大学之前,从未接触和了解过民族音乐。”谈及创作经历,戴丽霞笑称,自己属于“半路出家” ,并未拥有一个“耳濡目染”的生长环境。但是,这不影响她在进入广西艺术学院求学之后,深深地爱上八桂大地上口耳相传的民族传统音乐。

刚进大学,戴丽霞就遇上了在南宁举办的第一届民歌节。当时,歌台就搭在了离学校不远的南湖边上。头一次听到原生态的山歌对唱,戴丽霞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歌台搭了几天,我就在那听了几天。”从早到晚,戴丽霞沉浸在广西民歌的海洋中不可自拔。“那些曲调让我想要跟它成为朋友,让我有想要创新民族音乐的想法。”戴丽霞说,从那一刻起,她就下定决心,要坚持做带有广西民族元素的创新音乐。

这些年来,戴丽霞的足迹还遍布广西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她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平果的嘹歌、德保的南路壮剧、靖西的彩调等元素,她说:“因为地域不同,民族音乐表达的形式也大不相同,每到不同的地方都可以收获惊喜,哪怕只是小小一个段落都是大惊喜。”她把这些惊喜化为自己的音符,谱出多姿多彩的山寨民族风情。

推动传承,奏响八桂华彩乐章

长期扎根广西少数民族村落,在广西民歌的海洋中深耕细作的戴丽霞,也不忘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投入到校园中去。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音乐的浇灌,民族音乐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致力于民族音乐的现代创作和研究的戴丽霞认为,广西有民族音乐的沃土,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既是增进青少年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团结的现实需求,也是一名音乐工作者应有的艺术自觉。

从2009年开始,戴丽霞带着团队开启了“地方中小学生民族音乐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带着国家艺术基金等高水平科研项目,深耕全区15所中小学,不断推进民族音乐教育生根发芽。2022年5月,她更是带着自己的两部作品——《壮寨音迹》《壮寨歌圩》,深入高校与中小学一线教学,进行推广与传播,用民族音乐浇灌青少年的心田、浸润青少年的成长。

▲《壮寨歌圩》亮相国家艺术基金设立10周年资助成果展。

“千万不要小瞧年轻人对民族音乐的接受能力。”说到民族音乐的传承,戴丽霞有着自己的看法。她惊喜地发现,中小学生的传承与创新能力都非常强。“在课堂上,我只是给他们听一小段音乐,再加以指导,他们就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原曲进行重新创编。”在戴丽霞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小小作曲家”。他们跟着老师挖掘、归纳、探究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之美,对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创编,体验广西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11月19日,戴丽霞又带着她的作品和论文,走进中央民族大学进行宣讲,向高校学子介绍自己根据广西音乐元素进行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以此推动广西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10余年来,作为广西唯一一位音乐类的“八桂青年学者”,戴丽霞始终扎根八桂大地,不断推进民族音乐教育生根发芽,巧用八桂音乐素材谱写新歌,奏响新时代华彩乐章。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