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若凡/文 杨天雄/图
11月10日,广西慈善总会和南宁市卫生健康委主办的“情系肾友·透亮人生”公益慈善项目暨南宁市居家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体系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该项目将通过援助,让尿毒症患者能够接受远程监控居家自动腹膜透析治疗,利用夜间休息时间进行肾替代治疗,白天可以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好地回归社会。
▲11月10日,“情系肾友·透亮人生”公益慈善项目暨南宁市居家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体系建设项目启动。
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红洋介绍,当前,全国接受透析治疗的晚期尿毒症患者超过100万,南宁市登记在册的长期接受透析治疗晚期尿毒症患者人数近1万,95%以上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但血液透析对医护技术人员、医疗场地和配套医疗设备要求较高,目前南宁市31家透析室集中在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偏远地区的、年老的、失能的尿毒症患者往返医院接受治疗十分不便,部分有工作要求的病人常因频繁往返医院透析而不得不放弃工作,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广西慈善总会为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别授予“项目合作单位”“项目定点医院”牌匾。
该项目是着力解决晚期尿毒症患者长期治疗难题的重要举措,出资赞助尿毒症患者采用远程监控居家自动腹膜透析机治疗,借助专用设备及互联网+医疗模式,实现夜间睡眠中自动透析治疗,白天正常上班,工作、休息、治疗“三不误”,打破了当前基层血液透析资源严重不足的瓶颈,实现尿毒症患者透析不出社区、不出村屯,更好回归社会的目标。
▲南宁市第一批病友代表现场接受爱心捐赠。
当天,南宁市的第一批尿毒症病友代表接受了爱心捐赠。小杨是一名大三学生,高三时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我当时以为医院搞错了,我才18岁,怎么可能肾衰竭?”可是,现实很残酷,今年3月开始,他已经需要通过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了。最初是手动腹膜透析,每天4次,早上6点起床就得开始透析,整个白天的时间都必须围绕透析的节奏来安排,时间被切成碎片,很难兼顾正常学习。
小杨也想过使用自动腹膜透析机,能够晚上睡觉时自动透析,白天正常上课,但每年需要上万元的设备使用费,更加重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如今,在项目的援助下,他已经用上了自动腹膜透析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大爱,今后我也会尽自己绵薄的能力回报这个善良的社会”。
该项目目前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宁市属各医院开展,下一步将邀请全区各市相关医院一同参与,由广西明天慈善基金会向广西慈善总会捐款设立专项基金,为有需要的尿毒症患者提供医疗帮扶。项目预计每年援助500人,援助期限为3年,主要针对以下几类人群:
(1)身处边远山区的农村患者;
(2)在职教师或需到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患者;
(3)白天需工作,承担家庭经济重要来源的患者;
(4)行动不便的中老年患者、残障患者;
(5)同时患有其他严重传染疾病、在普通医院难以获得透析治疗的患者。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杨波 邱晨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