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兰敏/文
当下正值秋高气爽时节,
有人因秋日美景欣喜,
也有人感到情绪低落莫名悲伤。
近段时间,
有关#悲秋综合征#的话题
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有网友称莫名感到“容易烦躁”
“情绪很不稳定”
秋天来了,有人情绪受影响
“我最近的情绪很低落,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好,做什么都提不起劲了,感觉生活好没意思。”
95后南宁市民刘女士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加和消极情绪的累积,出现了入睡困难、半夜惊醒等情况,睡眠质量很差。
此外,她的情绪也日益消沉,有时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就会莫名伤感,默默流泪。
其实悲秋并非现代人的专属情绪,古人常有,在诗词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
落叶纷纷暮雨和,朱丝独抚自清歌。
——鱼玄机《愁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韦庄《章台夜思》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赵翼《野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悲秋综合征”,这些人群要注意
为什么会出现“悲秋综合征”?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卫生科主治医师尤美娜介绍,入秋以后,日照光线减弱,人体的内分泌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褪黑激素’的分泌会增多,从而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这就会使人体细胞的功能活动降低,情绪和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且容易疲劳。”
有一些人群更容易受到“悲秋综合征”的影响。
比如,原本就有“情绪病”的患者;自身性格敏感、情感丰富、多愁善感的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的打工人,或是近期经历了负面生活事件的人群;女性群体也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和孕产妇。
预防“悲秋综合征”,可以这么做
“保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最基本的,还要多积累正面情绪。”尤美娜说。
若大家出现不良情绪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可以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看喜欢的书或电视剧,吃喜欢的食物等,还要多跟家人朋友交流。
季节性抑郁的主要原因是日照减少,所以也建议大家去户外多晒晒太阳,看看美景,补充光照,能使人更有精神和活力。
普通的负面消极情绪可以进行调节,如果一旦发现无法调节的情绪,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还是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秋天一到,按时emo,
你最近感觉怎么样?
在评论区说说吧~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每天答对3道题,就有机会抱走粮油礼包
即日起至10月20日,南国早报客户端配合世界粮食日推出答题抽奖活动,每日答对3题即可抽取粮油礼包,点击图片即可跳转活动,快来挑战吧!
编辑 钟亮 邱晨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