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覃江宜 文/图
10月7日晚,已经下了一整天雨的杭州,气温跌至17℃,但在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内,场内温度由于一群舞者的跳动“嗨”至顶点—— 灯光酷炫,音乐劲爆,看台上是疯狂挥动的荧光棒,DJ就在舞台上控场,每个舞者登场都能收获一片尖叫。如果不是硕大的灯牌“杭州第19届亚运会”高高在上,你很难分辨被满场观众围观着的,到底是不是一场纯粹的街舞SHOW。
▲绚丽的霹雳舞赛场。
毫无疑问,这是比赛,而且是杭州亚运会的霹雳舞项目决赛,霹雳舞在进入“奥运大家庭”之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亚运会的一份子。那些街舞少年,也由此第一次获得了为国出战的运动员身份。赛场就是舞台,音乐就是战歌,他们要以即兴表演分出高下,来自世界各地的裁判会根据技巧、难度、表现力、音乐性等指标决定谁去谁留。
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在几天前刚刚举办过乒乓球决赛,国乒在此间收获万千喝彩,在亚运会进行到尾声的时候,街舞少年们“炸”出了另一次高潮。置身其中,很难不被属于Z世代的“化学反应”感染:选手PK时都是“张牙舞爪”的,恨不得把对手一口吞下,而在分出胜负后又是如此谦逊,会以拥抱致意,动辄把Love(热爱)、Respect(尊重)、Peace(和平)挂在嘴边。这种盛气凌人的张扬与发自内心的平和之间,有着奇妙的张力。
▲市民们冒雨赶往现场观战。
街舞的文化就是这样,超越国籍和人种,以外放的舞蹈,来进行灵魂的碰撞。随着一代人的成长,街舞文化从街头深入生活,它彰显的个性、包容、多样,似乎也是整个体育圈思考和追求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说,街舞是在与奥运会、亚运会进行着一场“双向奔赴”,奥林匹克大家庭需要让自己保持青春活力,街舞以及滑板、冲浪等潮流运动,则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完成出圈。
两个小时的车轮战后,中国选手亓祥宇与第一块亚运霹雳舞金牌擦肩而过,他只获得了男子组铜牌,而另一位中国选手刘清漪顺利登上女子组冠军领奖台。热爱无关胜负,散场时,我看到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开始舞蹈,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欢喜。
▲刘清漪获胜后被教练和队友们抱了起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坐标,几个月前,黄渤与王一博主演的电影《热烈》上映,悄悄成为了中国影史的体育电影票房冠军。这部以街舞为主题的电影,也可以看成是亚运会霹雳舞比赛的一次预热,里面有一句台词,大概不只是说给街舞少年的,同样也是属于每一个观众的:“你得相信舞台,你相信它,它就相信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亚运会”和“奥运会”,音乐不会停止,新的battle说来就来,你准备好solo了吗?你相信自己的舞台吗?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杨波 梁冰欣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胡志伟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