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为什么是广西?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微风拂晓

晨曦洒在龙脊山鳞次栉比的梯田上

唤醒金黄的稻穗

也唤醒早起劳作的人们

吊脚木楼里

打油茶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碗浓香的油茶入口

崭新的一天由此开始

▲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秋日景观。

有人说

广西人的味蕾是被各式各样的米粉唤醒的

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钦州猪脚粉、玉林牛巴粉……

在这里

处处弥漫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共同撑起了这片美食江湖

▲广西柳州螺蛳粉。

午后

漫步在漓江山水的氤氲中

择一处小店

品一盏茗茶

尝一口桂花糕

或与三五好友畅谈工作、闲聊人生

诗与远方就在身边

▲在广西阳朔县兴坪镇拍摄的漓江风光。

落日余晖

北仑河两岸繁忙的边贸市集渐渐安静下来

北部湾畔香甜的海风最能驱散一天的疲惫

▲位于中越边境的北仑河二桥。

华灯初上

“南宁之夜”流光溢彩

非遗技艺、非遗美食

在这条繁华的街市里一览无余

▲市民在“南宁之夜”文旅步行街游览。

这里是广西

中国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的门户

也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9月16日至19日

广西首府南宁迎来一场盛会

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今年大会主题

“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

——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

是东博会和峰会创办20年的回望

也是中国—东盟迎来“镶钻成冠”新未来的约定

为什么是广西?

2004年

广西南宁成为东博会和峰会永久举办地

肩负着助推中国和东盟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重要使命

东博会和峰会举办的20年

也是壮乡广西不断扩大开放的20年

2004年至2022年

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了30多倍

东盟连续23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钦州港集装箱码头。

“桂”在开放

广西加快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

让区位优势释放发展动能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

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越南货车通过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口岸。

西部陆海新通道

将我国西部与东盟更加紧密连接

东盟的榴莲、山竹、淀粉等产品

不断分享中国市场机遇

我国的汽车零配件、工程机械等产品

源源不断通过海陆运往东盟

2019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面向东盟、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沿边开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一家外贸企业的员工在生产出口的电子产品。

广西有江临海

过去江海不能直接通航

“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全线动工

通江达海指日可待

日益开放的广西

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大舞台

目前6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

“桂”在实干

既做大总量又做优质量

广西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

各族人民生生不息

用勤劳、勇敢和智慧

浇灌出八桂大地的美丽富饶

▲在钦州市钦北区贵台镇洞利江畔,当地群众在进行山歌对唱比赛。

在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

广西首开高铁、地铁

随着贵南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广西14个设区市全面实现“市市通高铁动车”

▲一列贵南高铁列车驶过广西南宁市区。

在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航运干线

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

在面临缺水之忧的广西沿海区域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建设中的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柳钢、柳工、玉柴等一大批工业制造企业享誉中外

汽车、冶金、电子信息等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糖、铝、汽车、机械、冶金等产业在全国拥有较强竞争力

立足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

广西已创立6个千亿元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成为名副其实的

全国“菜篮子”“糖罐子”“果园子”

▲广西出产的沃柑。

“桂”在传承

勇于突破、敢于担当的文化基因

深深注入了广西人的血脉中

1934年底,湘江战役在桂北打响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

红军将士浴血奋战

为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火种

▲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油画《陈树湘》前,党员们聆听讲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

壮乡人民艰苦奋斗

砥砺前行

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涌现出“时代楷模”黄文秀等

新时代优秀青年

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

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挥洒青春

▲黄文秀生前的工作照(资料照片)。

日子甜了歌也欢

这里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还是钟灵毓秀、文化璀璨的地方

花山岩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刘三姐”“桂林山水”“壮族三月三”等

文化符号走向世界

▲各族群众在跳竹竿舞。

这里生态优势“金不换”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漓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是世界旅游目的地之一

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北部湾涠洲岛海域多次发现鲸群活动

钦州三娘湾海域常年有中华白海豚出现

▲钦州市三娘湾海域的野生中华白海豚。

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不少人感慨

“不辞长作广西人”

“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群众在展示“五色糯米饭”。

5700万壮乡各族儿女万众一心

在新征程上踔厉笃行

奋力圆梦

共同描绘壮美广西更为恢弘的锦绣画卷

编辑 吴思思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