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东博会观察:用年轻的方式,打卡这场盛会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覃江宜/文 邹财麟/图

吃着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次亮相的定制雪糕,收集一轮好看的异形明信片,再到榴莲娃娃机跟前试试手气……这两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东博会是可以“玩乐”和“炫耀”的,像年轻人热衷的沉浸式漫展,埋藏着许多有意思的彩蛋。比如,看穿着壮族服饰的机械“刘三姐”载歌载舞,和环球影城里“威震天”一样高大威猛的KI上校合影。只要有心发布照片,谁都可以成为朋友圈里的赢家。

▲东博会主题异形明信片。

这些小小的创新和变化,构建起东博会青春洋溢的气质:在逛展的基础上互动“玩”起来,拓宽各个展区的“波长”,打开面向年轻群体的“频率”,借此在当下的语境中收获更多共鸣。

▲与KI上校合影的观众。

不管主题是科技还是旅游、农业或工业,都可以把展会当成舞台,展示自己别具一格的创意。荷兰艺术家约翰·艾迪玛曾说:逛展这件事并没有什么门槛,与其强调专业素养,不如注重打开方式。意思就是,一场内涵丰富的盛会,总可以让不同群体的观众找到入口,让他们主动探寻展品背后的故事,解读其中蕴含的信息。在这个鼓励表达、沟通和记录的时代,每个人的感受都很重要,尤其是喜欢尝新又乐于分享的年轻人。

▲东博会主题雪糕。

这正是我们看到的现实。你会看到近几届东博会都在强化出片的打卡点,今年广西友城主展区里有中国风满满的“友城茶室”和马尔代夫“阳光沙滩”,找准角度就是大片;“魅力之城”里有紧跟热点的杭州亚运会元素,靠近一点,你也是出征赛场的健儿。年轻人的快乐,来自于社交网络上的个性展示。

▲来,到马尔代夫“阳光沙滩”上休息一下。

▲航空公司展台推出的盲盒。

下一个20年会怎样呢?翻阅当年的媒体报道,观众在首届东博会上追逐的焦点是自动刺绣、激光打印、五彩斑斓的彩茧、可以放进箱子里的无人机;20年后,这些东西早成为了日常物品,如今人们又将目光投向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新一代智能机器狗和“人体骨骼”装备,而且可以越来越多地上手感受这一切。逛展,集纳了深度互动、吃喝玩乐等多种功能,一个各有所得的集市,所呈现的正是“城市、科技、人、生活”的融汇。

▲榴莲娃娃机。

▲翩翩起舞的机械“刘三姐”。

这样发展下去,东博会也可能会变成《塞尔达传说》那样治愈人心的游戏吧: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为每个观众量身定制不同的主线与支线,在一个“开放式地图”里自由探索,发掘不同展区的“宝藏”,找到各国好物的联动,解锁国际友城之间的隐藏剧情,快乐地完成一个个打卡任务。

也许,这一天真的不太远。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钟亮 戴昕明

校对 胡来彦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