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廖敏
广西,不仅是民族文化瑰宝壮锦的故乡,还是我国最重要的蚕茧生产和茧丝加工基地,蚕茧、生丝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建行广西区分行围绕河池桑蚕产业全力打造“宜居宜业”乡村振兴服务模式,以科技赋能为经,以产品创新为纬,用新金融力量织就广西乡村振兴秀美壮锦,帮助农民实现宜居宜业的美好生活。
▲建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茧农。
依托金融科技
“数字茧丝” 赋予发展“新动能”
“一称重,二录入,三刷证,四付款,五到账,就是这么方便!”嘉凤丝绸公司的兰会计对着刚通过“数字蚕丝”平台收到茧款的农户,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往年,每到蚕茧收购时节,缫丝厂、茧站要准备大量现金,称重、报价、清点、付现,令工作人员头疼不已。2022年末,依托金融科技力量,建行宜州支行为嘉凤丝绸公司搭建了“数字茧丝”平台,称重、录入收购价、刷身份证、核对收款信息,短短几分钟,茧款便转入农户的建行账户,实现蚕茧收购电子化、标准化、规范化。
“数字茧丝”平台的功能远不止于此,茧丝企业还能通过平台实现茧农信息动态跟踪管理、收茧价格智能化设定、茧站管辖监控、产业信息集成等,大大提升了生产经营效率。以“数字茧丝”平台赋能桑蚕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更加坚定了建行广西区分行以数字化经营思路,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信心。
加大产品创新
“裕农快贷”建设致富“新丝路”
“唉,资金周转不过来了,这可怎么办?”,看着络绎不绝前来售茧的农户,润华茧站的卢老板犯起了愁。今年以来,蚕茧价格上涨,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正值夏季蚕茧丰收期,怀远镇大大小小茧站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可像卢老板这样的中小茧站老板却喜忧参半,喜是好不容易搭上蚕丝旺季的快车,忧是进货成本太大。就在卢老板犯愁时,合作已久的嘉凤丝绸公司兰会计为他支招,不妨试试建行宣传过“裕农快贷”产品。
几天后,卢老板顺利拿到贷款,解了燃眉之急,他不禁赞叹道:“建行裕农快贷利率低,授信高,提款快,点点手机30万元资金就到账了,真是及时雨!”建行广西区分行依托“互联网+银担”合作模式,与广西农担公司合作创新 “八桂农担贷”。无需提供担保,卢老板便通过建行裕农通APP申请到30万元贷款。茧站流动资金充裕了,茧农辛苦所得卖得了好价钱,怀远镇的致富“新丝路”才能越走越稳。
目前,建行广西区分行针对林果蔬畜糖等特色产业,创新了“八桂蜜农贷”“八桂农担贷”“八桂产业贷”“八桂农险贷”“八桂惠农贷”“八桂冷链贷”“八桂创富贷”等7个“八桂”系列农户信贷产品,不断提升农户融资“解题”能力。
强化金融供给
“整村授信”探索支农“新模式”
河池市宜州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富有中国桑蚕之乡的美名。如何批量、高效地支持广大茧农开展生产,促进桑蚕产业壮大发展,是建设银行一直以来着力探索、尝试解决的问题。今年6月,建行河池分行与宜州“区、乡、村”三级政府通力合作,在宜州区同德乡大安村落地整村授信试点,预授信金额3000万元,成为广西分行首家整村授信定点。依托“信息建档”功能,建行员工通过进村入户采集信息、生成授信额度的方式,为有融资需求的茧农等生产经营主体批量提供线上信用贷款,实践出了金融支持桑蚕茧丝等特色农业产业批量化新模式。
在宜州新模式的启发下,广西各地建行分支机构陆续在19个县(区)开展了整村授信,有力支持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建行广西区分行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的着力点。
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未来,建行广西区分行将持续优化“宜居宜业”乡村振兴服务模式,站稳农民立场,做优产品机制创新,浇灌金融活水,做实农业产业赋能,为广西乡村振兴的巨擘画卷增色添彩。
编辑 陈程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