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陆欣楠 文/图
8月3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设立四周年建设成果。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截至2023年7月,广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外贸进出口额8580亿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4.76亿美元,分别占全区的37.4%和36.8%。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广西自贸试验区聚焦贸易、投资、跨境资金、运输往来、要素资源、人员进出“六个自由便利”和数据流动安全有序,建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核心区。其中,在突出人员进出自由便利方面,友谊关口岸是疫情蔓延后全国唯一保持旅检和货检从不间断运行的边境口岸。2023年上半年,友谊关口岸出入境旅客达60.4万人次,同比增长180%。
广西自贸试验区还积极在友谊关口岸建设智慧口岸,打造全国边境陆路口岸智慧高效通关示范,力争实现两个“24小时”,即24小时不间断、无接触、无人化、智能化通关;24小时运抵南宁—河内“园对园、企对企、生产线对生产线”货物。
四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石化化工、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纺织服装、商贸物流等重点发展产业,积极推动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产业人才发展等有针对性支持政策,提升自贸试验区产业开放力度和竞争优势。其中,南宁片区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吸引80多家规上企业入驻。钦州港片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绿色化工等产业,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下一步,广西自贸试验区还将聚焦服务经营主体,打造营商环境示范核心区,启动首批20张广西自贸人才卡评定和发放工作,推动出台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奖励办法、促进产业人才发展政策等系列政策。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张若凡 邱晨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胡志伟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