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快来!带你沉浸式感受非遗技艺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一起去“赶集”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豫 陆欣楠/文 游拥军/图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市集活动的兴起,广西不少创作者将非遗与市集结合起来,把非遗技艺、非遗文创等展示,从天南海北集合到同一个地方,让市民以“赶集”的形式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6月10日是我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非遗”赶大集,感受市集这一大众化和年轻化的方式与非遗融合的新魅力。

将15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聚在一起的“中国—东盟非遗大集市”,让游客一站式感受到广西各地各民族独有的歌圩文化的“那里市集”......随着各类创意市集的兴起,广西不少非遗工作者,开始尝试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把非遗技艺展示从“馆内”搬到“馆外”,通过“市集”的方式展示非遗技艺,让非遗“看得着”“摸得到”。


非遗市集奉上“文化大餐”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场“体验非遗技艺”的市集活动在南宁博物馆举行。在市集上,市民可以看到非遗传承人现场秀“绝活”,也可以近距离购买各类创意十足的非遗文创,更可以亲自上手体验非遗技艺。

▲6月10日,南宁博物馆的非遗表演吸引了很多市民观看。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在南宁博物馆非遗市集上展出的非遗工艺品。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去年创办的“那里市集”,汇聚了众多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带来了匠心手作、非遗文创、艺术展演,让人们见证了更多非遗技艺的精彩绝伦。从南宁青秀山到百色田州古城,“那里市集”吸引了大量市民近距离感受极具特色的“非遗大餐”。 当侗族琵琶歌唱响,壮族背带展示在众人面前,瑶乡油茶迎来八方宾客,这些在市集上展示的非遗技艺,让不少年轻市民爱上了“赶集”。

▲“那里市集”现场,非遗工作者们在进行非遗表演。受访者供图

市民黄小姐告诉记者,在市集上‘淘’到独一无二的非遗商品,会让她感到十分满足,而对广西非遗不了解的她,在参加了一场非遗市集后,不由得感叹:“原来广西有这么多精美有趣的非遗技艺!”

▲“那里市集”现场,不少市民在摊位前驻足。受访者供图

为传承人提供交流平台

杨云是自治区级非遗项目隆林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过去一年时间里,她参加了大大小小的非遗市集近10次。“非遗技艺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市集为我们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一个与普通民众接触的机会,一个自我宣传的平台,同时也是非遗商品销售的渠道。”在杨云看来,参加市集还能够让来自天南海北的手工艺者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在一场非遗文化与电商的结合式非遗市集上,非遗艺人正在表演非遗技艺。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鄢小刚是一名皮影戏的表演艺人,近日,他带着皮影出现在了南宁博物馆举办的非遗市集现场。“我可以在这些市集里寻找到具有共同审美趣味的人们,一起分享我的作品,让皮影文化被更多人看到。”他告诉记者,通过市集这样的形式,不少人可以近距离接触到非遗技艺,有的会觉得感兴趣,有的愿意与之交流、甚至是上手体验,每一次的分享都让他倍感满足。和鄢小刚一样,在不少非遗传承人心里,非遗市集似乎成为了非遗创作者与非遗爱好者们深度交流的小小天地。

点亮传统文化新魅力

“市集这种形式能更好地拉近非遗和人们的距离,让非遗技艺更贴近生活,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南宁博物馆宣教部讲解员张璐瑶表示,非遗市集让非遗传承人和游客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近距离看到这些传统文化一直以来的独特魅力,加深人们对于非遗技艺的了解,扩大人们对于非遗手工艺品的需求,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江南区一家非遗展示馆,一名工匠正在用非遗技艺制作皮具。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市集上,大家可以近距离地接触非遗,了解非遗的历史、技艺和美。“自治区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周建洪告诉记者,每一项非遗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智慧结晶,非遗市集为老百姓打造身临其境之感,捧出有温度、有质感的产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情感产生交融共振,进而激发传承保护的自觉性,让阳春白雪的非遗,走近普通市民的生活,让更多的非遗商品走向大众化、走向时尚年轻化。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唐海波 戴昕明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胡志伟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