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艺 兰敏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语言暴力、语言打击所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伤害,甚至超出肉体上的伤害。而这样的影响,是具有时间延续性的。专家表示,一些明面上的无端责骂要避免,还有一些日常对话交流中对孩子带来的“隐形伤害”也要多加注意,避免孩子成为自己情绪发泄的出口。
避免孩子成为家长的情绪发泄口
“孩子们可能也会感觉到困惑,在这个世界上,明明最亲近的人是父母,为什么却用那么恶狠狠的语言来伤害自己呢?”共青团广西区委权益部12355专员连宇婷介绍,12355服务热线面向全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法律咨询援助,时常会接到一些孩子的来电。“很多孩子遇到困扰,往往不愿意跟父母倾诉,因为父母的反馈往往是伤人的话,他们会认为父母不是自己可以依靠的对象。”
连宇婷认为,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可能在父母小的时候,就是这样被他们的父母对待的;可能是成人世界的压力让父母无法很好控制情绪;也有可能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为了震慑和教育孩子就口不择言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春宁也表示,“创伤的代际传递”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有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处理得简单粗暴,非打即骂,其实他们并非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自己经历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于是在遇到问题时本能地做出反应。“再加上有的父母要求较高,他们会认为孩子有问题就是自己有问题,当孩子达不到自己预想的高要求,就会把负面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别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发泄口。凤婷绘
确立底线避免“双标”
自治区江滨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戴剑介绍,如果孩子从小就被家长语言打压,被家长否定,很多孩子年龄稍长,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你当初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很多家长对“有原则问题才能骂孩子”都很认可,但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有些家长会很“双标”,没有确立好底线。例如,现在很多家长都不怎么让孩子做家务,孩子只需要认真学习就够了。然而一旦家长工作压力过大,或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波动,家长就会受不了,甚至骂孩子:“你为什么什么事都不做,一点都不知道体谅父母。”
这对孩子而言,就是同等的条件下,父母的态度一直在变,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未来面临选择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
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和支持
如何更好地教养孩子,如何正确地进行亲子沟通,是很多父母仍在不断学习的事情。
黄春宁介绍,此前有一位母亲也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发愁。后来她学习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方式,在家里定期举办“吐槽大会”,让家人互相吐槽不满,增进沟通,宣泄情绪。“这位母亲平时给予孩子很多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自由地表达感情和想法,奖罚分明。孩子逐渐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成绩也有了进步。”
黄春宁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家长应尊重孩子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尊严,尊重孩子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如果孩子出现问题,也要就事论事,该批评就批评,但不要无端谩骂。”
“我们经常会和家长说‘试着蹲下来’,也就是当父母和孩子产生不一致的时候,不再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评价孩子‘不听话’‘不懂事’,而是试着把自己变成孩子,用平等的视角看到孩子的感受、需求,去体验他们的情绪,而不是急躁地去责骂和否定孩子。”连宇婷说,孩子和成人一样,对认可有多向往,对打骂就有多恐惧,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对待,也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温和坚定。
相关报道
超九成受访者小时候被骂过,最害怕被家长否定、比较丨那些“语言伤害”有多痛①
众多案例告诉你,孩子为什么不能随便骂?丨那些“语言伤害”有多痛②
父母们注意,别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发泄口丨那些“语言伤害”有多痛③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莫妮娜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