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谚道:“小燕来,抽蒜薹;大雁来,拔棉柴。”清明过后,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大蒜碧绿中透出几分凝重,一排排的像是参加阅兵式的士兵。不经意间,中间便抽出一根茎,圆润而饱满,那就是蒜薹了。当蒜薹开始拔节的时候,其他的叶子就停止了生长,渐渐变黄了,似乎把所有的营养都让给了蒜薹。当蒜薹长到一尺多长的时候,像鞭子一般,在暖风中摇曳。这时就可以抽出蒜薹,或成捆地运往菜市场,或留着自家食用。
以前家里种了好几亩大蒜,清明节过后就陆陆续续开始抽蒜薹,抽蒜薹是很幸苦的一件差事。蒜薹很柔韧,但也容易折断,要在大蒜的上方用劲,慢慢抽,不然会折断的。时间久了,由于蒜薹刺激性强,手会有一种被灼烧的疼痛。那时,我天不亮就被大人叫醒,脚踏地里的露水,迎着晨曦,下地抽蒜薹。蒜薹是时兴蔬菜,赶上季节,能卖上个好价钱。
小时候最喜欢跟在母亲的身后抽蒜薹。母亲拨开蒜丛,双手攥紧一根蒜头,暗暗使劲,听到“啪”的一声脆响,随之“噗——”一声长音,一根青绿色的蒜薹就抽了起来。因为我人小个子矮,一开始总是失败。母亲想了一个办法,叫我站在土坎上,这样,我的个子就“长高”了不少。我抓起一根蒜薹,轻轻向上一提,一根完好的蒜薹终于被完整抽出。母亲笑吟吟地夸奖我能干。藏在茎里的蒜薹是牙白色的,娇嫩无比;而露在外面的则是翠绿色的,轻轻一掐,还是非常的鲜嫩。
抽蒜薹也不用篮子,手里抽了一把,用浸过水的稻草绑住。等拔够了,母亲还要弯腰将拔了蒜薹的大蒜叶打个结,据说这样有益于地下蒜头的壮大。那些打了结的大蒜看上去就像女人的发髻,紧凑而神采奕奕。地下的蒜头一般在中秋节就可以挖出。
刚从地里抽出的蒜薹,拿到菜市场上出售。早晨逛菜市场的人看见,用手轻轻一掐,心里就知道鲜嫩无比,一会儿工夫就抢购一空。回家后,掐去蒜薹顶端的蒜帽,洗净切成小段。这时,恰逢小竹笋出土,用小竹笋和蒜薹一起炒,那是最佳搭配。热锅滚油后,放入腊肉,腊肉出油后,将蒜薹和小竹笋一起投入锅中。半熟后,喷下料酒,就可以出锅了。蒜薹青绿,小竹笋玉黄,腊肉鲜红,看着就垂涎三尺。蒜薹香味扑鼻,吃起来爽口,回味甘甜,小竹笋也收取了蒜薹的香味,二者搭配在一起,也是一道难得的乡村特色菜肴了。
作者:江初昕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胡来彦
责编 胡志伟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