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仿品居多!广西博物馆无偿鉴宝,专家建议收藏前这样做功课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豫 文/图

3月28日,受国家文物局、广西文物局授权和委托,广西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公益性民间收藏文物鉴定咨询活动。此次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常态化公益性咨询鉴定服务,文博专家除了免费为民间文物提供鉴定意见之外,也与藏家进行交流,普及文物保护利用知识,以达到文化惠民的目的。

▲专家组现场鉴定书画作品。

当天的鉴定咨询服务范围为书画,吸引了8位市民带着家中收藏的书画作品赶到现场,接受文博专家提供的免费鉴定服务。赵佶的书法、董其昌的山水画、张大千的国画……这些民间藏家拿出来的作品,来头都不小。令人遗憾的是,当天送来的大部分民间藏品,最终都被专家鉴定为仿品。

国家文物局书画专项鉴定责任鉴定员、文博馆员王双参与了当天的鉴定活动。她告诉记者,从这次的鉴定结果来看,不少市民对书画收藏知识储备不够,有些甚至连自己收藏的书画作品是纸本还是绢本都分辨不清,“建议大家在收藏书画作品之前,要查阅一定的书画知识,比如对作家的个人风格、时代背景等资料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去反复验证。同时,还要多去美术馆、博物馆走走,多看一些真迹,才能提高自己的收藏鉴定水平。”

“这些书画都是老人留下来的,我们不懂,想请专家看一下。”其中一位市民带来的古代书画作品都被专家鉴定为仿品,对于这个结果,他表现得十分释然,“我就是想知道个真假,谢谢专家给我们指点迷津。”

对此,王双认为,虽然有些书画作品被鉴定为仿品,但是这些仿品所处的年代,有些是清末,有些是民国,有些是上世纪50年代,具有一定的年代感。对于业余爱好者而言,也可以从单纯艺术欣赏的角度出发,不必过分追求文物价值。

广西博物馆馆长韦江表示,近年来,收藏文物成为文化消费热点,民间文物收藏家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民间收藏缺乏科学的标准和规范,虚假鉴定、虚假拍卖、非法交易时有发生。为此,国家文物局等六部门曾印发意见,提出建立文物鉴定公益性咨询常态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博物馆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咨询服务,普及文物收藏鉴赏知识。

接下来,广西博物馆还将陆续开展其他种类文物的公益鉴定咨询活动,以满足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鉴赏需要,同时更好地引导收藏爱好者树立正确的收藏价值观,理性收藏。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李思叡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胡志伟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