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强制性国家标准”,7月起实施!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时间:

近日,为规范和提升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能,保障骑车人员交通安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GB 811-2022,下称“新标准”)。

新标准是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2年12月1日发布,将于2023年7月1日实施,对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制定了团体标准《电动自行车骑乘头盔安全技术规范》,并鼓励企业采纳实施。新标准发布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3年3月10日组织召开会议,向重点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企业、电动自行车企业及相关销售商宣贯新标准。

.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总台3·15晚会曝光的部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产品质量不过关现象。下一步,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强新标准宣贯实施,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一是加强新标准宣贯。面向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生产企业、电动自行车企业及相关销售商,在重点产区持续开展新标准宣贯活动。二是指导生产企业严格遵守新标准。组织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指导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新标准生产。三是引导生产企业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和标准化委员会作用,向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生产企业提供专业检测技术辅导,引导企业加强检测能力建设。

现状: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由于缺少全国统一的电动自行车头盔技术标准,各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检验、监管无据可依,难以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工程师温俊杰向记者坦言。

基于现状,为保障骑乘人员安全,考虑到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乘员头盔的道路使用环境、安全防护需求等总体相似,“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纳入标准范围,统一产品质量要求,可以有效保障广大电动自行车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温俊杰工程师表示,制定电动自行车头盔国家标准很有必要。

新国标:七项指标均对应实用性能

那么,新国标涉及到的头盔安全性能指标,分别对应哪些现实问题,如何保障骑乘人员安全,温俊杰向记者列举了七个指标。

指标一:佩戴装置——佩戴装置的部件应永久与佩戴装置或头盔连接。佩戴方法简单易行,且保证能够在正常使用中能随时打开。

指标二:佩戴装置强度——头盔佩戴装置在发生碰撞、冲击时不发生移位、脱落,防止因偏移甚至脱落发生二次损伤。

指标三:护目镜,透过率能够满足驾驶人员的视野清晰;镜面起雾不会影响驾驶人员安全驾驶视野;护目镜开合方便且能保持非人工外力作用下的定位功能。

指标四:视野——保证标准佩戴头盔下,驾驶人员野的开阔性。

指标五:固定装置稳定性——保证在行车过程中,头盔在外力干涉下,能够保持稳定,不出现明显移位甚至脱落。

指标六: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吸收在交通事故中可能造成的对头部的碰撞、冲击能量,保护驾驶人的头部安全。

指标七:耐穿透性——防止交通事故时可能的尖锐物穿透性伤害。

综合 | 环球时报、大皖新闻

编辑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