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婧 蒋晓梅/文 尹世斌/视频
“大学生也有家长群?”前段时间,关于高校家长群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近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发现,广西部分院校也设有家长群。对此,学生、家长和老师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信息发布和家校沟通的平台;也有人觉得,将中小学的管理模式延续到大学生活,不利于大学生独立成长。
大学生需不需要家长群?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在校园随机采访了一些在校大学生和老师。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如果大学里的一些举动被老师反馈给家长,自己的学习生活可能会受到诸多干预和限制。
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大学建不建家长群都无所谓,平时父母也会给自己留出独立自主的空间。而赞成建群的学生则坦言,上大学多是离家较远,平时与家里联系少,父母通过家长群了解学校的管理和大学生活,或许能让家长更安心。
事实上,家长群早在大约20年前便开始出现在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其建立之初是考虑到很多大学生离乡到外地求学,出于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和方便重要事务通知的目的,搭建一个信息发布和家校沟通平台。
在一所驻邕高校的二级学院,每个班都有家长群。平时班主任或辅导员会在群里发布一些学校的通知和校园活动,还会定期反馈学生在校情况。据学院的班主任、辅导员介绍,家长对建立家长群也很支持。
高校家长群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独立性呢?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汪老师表示,高校家长群是家校沟通的方式之一,能让家长更了解学校,配合学校一起引导学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梁老师则认为,家长在群里会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有可能会互相比较,对学生造成一定压力。
广西一所高校的老师认为,高校家长群更注重引导学生成长,而非“包办”,与中小学家长群有本质上的不同。建群之初应向家长说明家长群的使用规则,只要家校双方注意使用有度、严守界限,就能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起到积极作用。老师们也建议,年轻一代有着更强的自我意识,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与支持。在教育引导孩子时,要主动调整心态,做好角色转换,明确孩子作为成年人需要承担的责任,让孩子学会以成人方式去处理问题。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莫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