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黄婧
最近,江苏常州市博爱小学发出通知:超过晚上9时,学生可无条件停止写作业,未完成作业的第二天也不用补做。消息披露后,在南宁也引发许多家长关注。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解到,“双减”政策落地后,本地小学生多数能在晚上9时前完成作业。对于外地学校提出的“作业熔断”机制,南宁的老师普遍不赞成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家长们则喜忧参半,认为落实存在局限性。
调查:南宁小学生的作业普遍不多
目前小学生的作业量多不多?晚上9时前能不能完成?记者对南宁多所小学的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双减”后南宁学生的作业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学校开设课后服务后,大部分小学生在学校就能完成作业。
▲目前大部分小学生的书面作业都在学校完成。图为南宁市凤翔路小学景晖校区的老师在辅导学生写作业。校方供图
张女士的儿子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读六年级,一直以来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就不多,尤其是学校开设课后服务后,张女士再也没有操心过孩子的作业。“在学校就已经把作业完成了”,晚上小孩可以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
吴女士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目前大部分作业都在学校完成了,只有临近期末时作业会相对多一些,偶尔会超过晚上10时。
记者了解到,部分孩子在晚上9时前还没能结束学习,并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而是因为参加兴趣班耽误了写作业的时间。家长邓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小孩每周二、周四、周五都要上兴趣班,晚上吃完饭就去上课,回到家已经快晚上9时了。
家长:对“熔断机制”推行喜忧参半
“作业熔断”机制虽然只是江苏一所小学的举措,但不少南宁家长都关注了此事,并引发讨论。
有家长表示支持,认为该举措很人性化,能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保证睡眠时间。家长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要求女儿在晚上9时30分前上床休息,但有时候孩子拖拉,作业写不完。为了让孩子早睡,他经常要跟老师解释,但又担心老师对孩子有看法。陈先生觉得,如果南宁的学校也采用这个机制,孩子的休息就没有顾虑了。
在不少家长眼中,作业是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的导火索。家长邓女士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完成作业,常常变身“霸王龙”,“如果我们学校也有‘熔断机制’,或许我焦虑感会小一些”。
但也有部分家长认为,该政策没有普适性,不一定能在各校落地。“到点就不写作业,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学校:减负不能只靠时间“一刀切”
南宁的老师们普遍认为,只要学生能合理安排时间,正常情况下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他们并不认同“超过晚上9时无条件停止写作业”的做法。
南宁市青秀区一所小学的校长认为,学生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取决于多个因素,例如作业量、学生能力、专注度以及当晚的行程安排等。她认为,直接在时间上进行 “一刀切”并不现实,与其关注孩子几点完成作业,不如加强家校合作,培养孩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
▲南宁市五一路小学的老师向学生讲解作业写作技巧。苏萍萍摄
南宁市一位分管教学工作多年的小学副校长也表示,如果硬性规定晚上9时后就可以不写作业,那有些学生可能会故意磨蹭,到时间就睡觉,这样一来对待学习的态度就会松懈。此外,部分家长会偷偷给孩子“加量”,在这种情况下,再怎么“熔断”都没有意义。该副校长建议老师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综合设计作业量,让作业布置得更科学合理。
“学校采取作业‘熔断机制’的措施,只是单纯考虑了外在的刚性时间要求。”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曾玲娟认为,教育问题的解决要从系统的视角来思考,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需要建立一个系统观,从教材大纲和课程设计等角度去思考,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