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回父亲家开年,回来时,父亲给了我一袋沙糕,说是正宗的龙州特产。我接过沙糕,同时也接过了年少时最美好的回忆。
沙糕是熟悉的包装,白底花饰,左边图案是一条龙,腾云驾雾,威严又威武;右边是象征了吉祥的红色凤凰和富贵的牡丹。透过包装,隐约能看到里面的沙糕的样子,还有中间那层芝麻。我撕开一个张嘴就咬,沙糕入口即化,甜甜软软,香气浓郁。“是啰,吃沙糕才算是过年,你们妈妈做的沙糕才是最好吃的,记得吧。”父亲感叹地说。
吃年糕才算是过年,这是小时候我们都知道的。我熟悉那包装,是因为父亲在外工作,临近过年时收到的年货。一盒精美的沙糕,像装月饼那样放在一个铁皮盒子里,透明的塑料袋整齐地码好,古朴的白底红图,熟悉的图案有龙和凤凰,还有那漂亮的锦鲤。那时能吃到美味食物的机会不多,母亲高高举起那个盒子,宣布过年才吃的。我们眼巴巴看向父亲,父亲笑着说:“放久了就不好吃了。这‘糕’啊就是‘高’的同音,过年走亲戚都带着沙糕,吃吧吃吧。”母亲听了,笑着放下高举的手。我记住了那个味道,至今意犹未尽。
第二年,母亲给了我们意外惊喜,她跟一位阿姨学会了做沙糕。我和弟弟的心情可想而知。到了做沙糕这天,我们就围绕着母亲转,看着她做。
母亲把打好的糯米粉放到锅里炒,小火,炒熟之后,放在一个厚实的纸袋里,摆在水泥地上一周之后,才开始制作,然后煮糖,也是慢慢熬煮,直到成泡,放在一边让它自然冷却。接着把糖和糯米粉倒在一起,用手充分搅匀,直到揉搓成不太干、也不太湿的糕粉。
接着,母亲把芝麻和麻油,混合花生油和白砂糖炒熟,最后把它们铺在一个方格模具中,一层糕粉一层芝麻馅,一层层直到铺满,然后压制到紧实。成功之后,父亲用刀一小块一小块分割成均匀的小块,递给了一直咽着口水的我们。我们捧着期盼已久的沙糕,心满意足地大快朵颐。母亲知道我们喜欢吃,也不拦着我们,说过年了,吃吧吃吧,来年啊,讨个好意头。我们吃得更欢了。
许多年来,能吃上甜甜糯糯的沙糕,年的味道就定格在了它身上。直至我们在外读书、工作,回家过年也都要吃上母亲亲手做的沙糕,总觉得过年吃上沙糕才是幸福的全部。
母亲过世后,我多年没再吃沙糕了。今年过年,父亲给我的沙糕,将我的思绪拉回了从前的美好。香糯沙糕里的年味,永远丰盈着我的记忆。
(何小琼)
编辑 农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