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韦融望(见习)
你家的年夜饭有什么特色?广西各地的习俗各有不同。说起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过年习俗,这里的苗年饭有“两奇”:年饭在初一,饭桌摆在地。
1月22日清早,一大桌丰盛的特色年饭“袅堆楞”已经摆在苗族青年韦仕宏家光滑明亮的瓷砖地上。“清晨五六点我们就起来做菜了。紫血、扣肉、豆腐酿……桌上的菜都是我们自己亲手做的。”
▲韦仕宏家中的年饭。受访者供图
对这里的苗族同胞而言,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日子是大年初一,苗语中称为“袅堆”,而初一的第一顿饭就被称为“袅堆楞”,重要性相当于汉族的年夜饭。
在大年初一这天,东方拂晓时,苗寨里的小孩们去赶鸡鸭,姑娘去挑“新年水”,而大人们往往除夕下半夜就开始准备年饭。这顿饭的桌子不用桌架,而是直接将桌面摆在地上,全家人围在桌边吃。
▲“袅堆楞”。受访者供图
开饭前得先放鞭炮,在火塘边点燃纸香,家族中的长者做祭祖仪式,在酒肉菜肴中各取点让祖宗尚飨,大家方可动筷。
除了鸡鸭、扣肉和鱼等年夜饭的”常客”,桌上还有注入灵魂的招牌菜——紫血。这道菜由猪血与猪肉、肝脏拌入香料混合制成,炒成紫黑色状。紫血尝起来苦中带甜、鲜嫩可口,既风味独特又充满野性,可谓“袅堆楞”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这顿饭中还有另一道特色菜——熊罴肉,用肥猪肉和酸汤水制成,寓为“野猪熊罴”,以纪念苗族先民“撵老虎、赶熊罴、打野猪”的传统壮举。
▲紫血。受访者供图
韦仕宏一家从红水乡黄奈村搬至融水县城定居,至今依旧遵循着传统年俗。“虽然我们家很多年都在县城过年,但我们的‘袅堆楞’还保留着传统的年饭习俗,这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我们要继承下去。”
▲苗族同胞庆贺新年。受访者供图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