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分享抗疫经历,畅谈社区治理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赵劲松 张文卉

1月14日上午,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活动开启,杨克勤、周翠兰、蓝彩青等三名代表亮相,就三年来的疫情防控工作经历和感受、城乡社区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热点话题接受媒体集中采访。

▲三名人大代表接受媒体采访。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梁凯昌摄

谈抗疫

继续守护老百姓健康

贵港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克勤代表说,疫情之下,广大医护人员关键时候能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在抗疫一线经常加班加点,舍小家顾大家,一路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一直在努力守护老百姓的健康。

“过去三年,我们经历了很多,有泪水,也有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杨克勤介绍,疫情期间,医院开展和引进了100多项新技术,进行了300多台机器人手术,实施了200多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挽救了很多危重病人的生命。

经过三年的抗疫磨砺,该院提升了硬实力,发热门诊、核酸实验室、重症救治病房等医疗业务用房面积增加了4.7万平方米,制定了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这套体系鼓励和引导各临床学科想方设法提高疑难危重症的救治能力。“病人来了,我们有能力和水平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杨克勤表示,当前仍有很多新冠病人需要救治,医护人员将继续为守护老百姓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聊社区

形成社区治理新格局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也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作为社区“当家人”,如何更好地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代表通道”上,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河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翠兰代表结合自己所在社区的实际工作情况,回答了南国早报记者的提问。

周翠兰说,河东社区辖区单位类别多、居民居住条件差异大,有易地扶贫搬迁户近500户,也有厂矿棚户区。在1.5万多的总人口中,流动人口占了一半,人口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

“我们推行‘两委’成员包片联系、‘党员责任田’以及‘代表议政日’等机制,成立片区服务队,建立网格微信群,精准掌握网格区域的社情民意,形成了社区治理新格局。”周翠兰说,围绕乡村振兴,社区主动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统筹推进产业就业、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周翠兰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重点争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打造“党群服务+社会养老服务”,为社区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话非遗

推动文化创新性发展

广西分布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12个世居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当天,来自河池的广西织锦与刺绣技艺传承人蓝彩青穿着自己制作的瑶族服饰走上了代表通道,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蓝彩青从小就跟着妈妈、外婆学习瑶族服饰制作技艺,所以对这项技艺有着很深的感情。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投入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2019年,大化瑶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数量庞大,她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妇女人群特点,在安置区创建了广西五彩瑶艺妈妈工坊项目。项目通过给妇女提供公益性的刺绣、缝纫等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可参与到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有效增收,让妇女们能在家门口就业或者居家就业。

谈及未来的履职设想,蓝彩青说,她将针对非遗项目产业开展实地调研,争取提出高质量的建议,进一步提高带动就业能力,推动非遗项目产业更好地惠及群众,加强非遗产品研发设计、展销等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