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驻村第一书记丨李保卫:多点发力抓产业,推动强村富民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在泡沫箱里装上有机土,撒下种子,浇水,培上一层薄薄的营养土,再移到薄膜棚内……近日,在靖西市武平镇凌兰村田间,该村第一书记李保卫带领村民有条不紊地进行烤烟育苗播种工作。“现在就等着这些种子发芽,长成壮苗,明年春节过后,就可以移栽到地里了。”对于来年的春耕生产,李保卫成竹在胸。

4年前的春天,中国电信百色分公司的李保卫住进了凌兰村。几年的驻村时光,李保卫对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早已稔熟于心,通过“强班子、带队伍、拓产业、兴文化”,多点发力抓产业,推动强村富民。

▲李保卫在村集体养殖场给生猪喂水。本文图片均由中国电信百色分公司提供

多点发力抓产业  村民摆脱贫困

2018年3月,李保卫初到凌兰村,面对的是一个贫困发生率超过30%的深度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445人。当时,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群众农业生产多以零散种养为主。

刚开始,村民对他也心生疑问: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到乡下能做什么?面对现状,李保卫没有退缩,铆足了劲暗下决心:一定不负组织重托,凌兰村不脱贫,决不撤退。

李保卫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驻村帮扶计划。首先是加强村集体经济,新发展了50亩村集体经济烤烟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整合流转闲置土地100亩发展木薯产业,同时拉动贫困对象就近就业;同时,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入股养猪场。2019—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高达50万元,同比前几年大幅增长。

▲李保卫(右一)和技术人员在桑田里查看桑叶病虫害。

李保卫还动员和组织重点帮扶困难户,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在他的帮扶下,凌兰村整村发展优质稻种植约400亩、柑橘150亩、桑蚕200亩、生猪养殖约1000头、杂粮杂豆350亩,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强班子、带队伍、拓产业、兴文化”等一系列的切实帮扶,凌兰村在2019年整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推动强村富民  全村旧貌换新颜

结束3年的脱贫攻坚战役后,李保卫响应组织号召,继续留任凌兰村。

李保卫根据政府要求,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一户一策”帮扶机制。至今,凌兰村没有出现一户脱贫不稳定户或边缘易致贫户。

李保卫动员群众因地制宜寻找发展致富的门路,着力落实好优质稻、烤烟、桑蚕、水果、养殖等主导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农民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关键是农民增收。农民靠什么增收?只有靠发展,靠产业。”李保卫经常这样说。

▲村民们在烤烟田里劳作。

如今的凌兰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光纤宽带拉到了家,村级路平整通畅,公交车开到了村头,家家户户门口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夜晚村里亮堂堂的。

为民办事服务  以真心换真情

作为中国电信百色分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李保卫充分发挥专业、行业优势,致力推进数字乡村的建设,在村屯交通要道安装“天翼看家”,助力村里的安防;安装“天翼大喇叭”,定时播报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和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村务综合管理平台注智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李保卫(左二)与同事一起,入户开展群众调研工作。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为了收集村里的第一手资料,他积极入户调查走访,深入了解村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各种问题。因为村民常常要等到傍晚收工回到家,才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沟通了解,李保卫经常披着星光走家串户,回到村委的宿舍时都已近凌晨。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李保卫大年初四接到通知后立即奔赴驻村岗位,带领驻村工作队员迅速行动,就地转化为“战疫”工作队,与乡镇干部职工、村“两委”干部一同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李保卫与村民一起整理烤烟叶。

李保卫的真心付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民们以最纯朴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谢意,逢年过节,总是抢着要把李保卫拉到自己家里聚聚。“每当这时,我便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李保卫动情说道。

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如今,李保卫已从一名“新兵”成长为“老班长”,他立志要用好“作战”经验,接续乡村振兴致富梦,把幸福带给更多百姓。

编辑 梁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