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桂林市人民政府和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举办,以“山水有约桂林有戏”为主题的2022桂林艺术节,在新修缮后的桂林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建筑——广西省立艺术馆正式启幕。
78年前,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田汉、熊佛西等老一辈艺术家创办的西南剧展在此开展,创造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空前盛举;78年后,第一届桂林艺术节在历史落幕的地方重新出发,既是致敬经典、传承历史文化根脉的重要体现,也是面向未来、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积极探索。
▲12月11日,桂林艺术节开幕式现场。本文图片均由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周军摄
当晚,开幕式前,广西省立艺术馆的守护人、桂剧传承人张树萍老师将这座艺术馆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她在现场请出欧阳予倩、田汉、熊佛西3位先生的雕像。随后,现场展示了当年艺术馆在战火废墟中保留下来的青砖,它们如同不灭的灵魂、不熄的火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戏剧人不断前行。
开幕式上,艺术节组委会向艺委会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及“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推广人颁发了聘书,国际戏剧协会、苏格兰亚洲艺术基金会等国际艺术机构负责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
开幕式演出分为“门”“信”“桥”3个篇章,综合运用声光电等时尚手法,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文化因子有机融合,通过代表广西省立艺术馆美术、戏剧、音乐3个艺术门类的木偶人穿插过渡,以沉浸式、互动式的演出生动呈现——舞台上,象征着中国现当代戏剧底色的红色空间打开一扇扇门,来自湘江、赣江、珠江等地多支戏剧团队高喊口号冲上舞台,再现了当年西南剧展的盛大景象。他们打开的不仅是西南剧展的大门,也是广阔的戏剧之门、艺术之门。
▲12月11日,桂林艺术节开幕式现场。
“别笑我们年纪小,我们要把中国来改造。”当抗战时期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团歌再次唱起时,勾起了人们对那个战火年代的回忆。这时一个画外音传来: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新安小学就是“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总书记这封信是对“新安旅行团”以文艺为武器宣传党的主张的赞许,也是对新一代青少年增强信仰、信念和信心的勉励。两代人都把心底燃烧的词大声说出来,在火中铸造当代中国目标:“强国!复兴!”
时光来到今日之“桥”,爱丁堡的福斯桥、阿维尼翁的圣贝内泽桥、桂林的花桥艺术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苏格兰风笛伴奏下,男中音高唱《友谊地久天长》,法国少女边舞边唱《在阿维尼翁桥上》,桂剧青衣委婉动人的唱腔、花衫演员翩若游龙的水袖……艺术之桥将中西合璧、古今同一。演出最后,演员们从四面八方涌入观众席,台上台下边唱边跳,“克哪恺?”“看戏克!”的喊声响彻馆内,将开幕式推向高潮。
本届艺术节内容丰富,戏剧展演、街区巡游、音乐现场、沙龙讲座等130多场活动将在桂林各大剧场戏院、文化地标、山水之间举行,众多高品质的剧目贯穿全线,让广大观众大饱眼福,这将为新时代广西文化传承发展再添薪火。
更多开幕式的精彩图片↓↓
相关链接:
1944年2月15日,是广西省立艺术馆落成之日,西南剧展隆重开幕,历时95天,是桂林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盛会,是抗战剧运最广泛、最全面、最深刻的大总结,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空前盛举,它的影响远至海外。
剧展聚集了粤、湘、桂、黔、滇西南5省(自治区)及其邻近的闽、赣、鄂3省33个戏剧团队和戏剧界代表上千人参加,开展了“戏剧展演”“戏剧资料展览”“戏剧工作者大会”3大活动,成为进步戏剧盛事。广西省立艺术馆有着中西合璧的外形,美轮美奂的墙壁上有3座精美的浮雕,分别代表美术、戏剧、音乐,既呼应了艺术馆的组织机构也彰显了艺术气息。这座经过全面修缮的艺术馆,展示厅内部宽敞明亮,剧场设有466个座位,台前左右两侧有演出字幕屏,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由132盏灯光设计组成。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