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办学20年,这所高中育人方式很特别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记者:蒋晓梅

曾经,广西有不少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家境贫困,无法继续学业。为帮助这些孩子继续求学,2002年,我国第一所以希望工程命名的普通高中——广西希望高中诞生了。20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10457名初高中毕业生,其中,资助了1821名贫困学子完成高中学业,考上理想大学。近日,学校举行20周年校庆,校友们重返菁菁校园,见证希望高中日新月异的20年。

▲学校大门。

这里从举步维艰到现代大气

建校第一年,学校从全区各地招生93人,全是家境贫困、无力完成学业的学生。学校创立的前3年,无固定的办学场地、无稳定师资、无办学经费,举步维艰。印尼金光集团伸出援手,在学校设立助学金,每年资助100名贫困学子。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蔡耀忠先生得知广西希望高中办学艰难,除了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外,还联合了9位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共筹集资金7000多万元,在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购买192亩土地,请来北京的建筑设计师设计校舍。

2005年,一所拥有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运动场、体育馆与食堂的现代中学落成。

.

这里读书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个人和组织的竞争力,来自学习力。广西希望高中为了促进教师成长,成立了“博雅教育研究院”,主要职能是跟踪国内外前沿教育实践、研发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同时引领和推动教职工持续学习。

读书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广西希望高中不仅学生要坚持阅读,从校长到教师、教师辅导员,再到食堂、保洁、保安等工作人员,都要坚持阅读。学校的全体教师被分成若干个读书小组,每周共同阅读两个小时;学校的教辅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每天阅读半小时。学校每学期都会在教师、职工中评选出“读书达人”,进行全校表彰。

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们的思想发生碰撞,每个人变得更有激情、更有温度、更有深度。在一次次的阅读中,老师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气质得以塑造,学校的文化得以积淀。

▲图书馆。

除了阅读,广西希望高中全体教职员工还学习并践行“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通过学习,教师改变了过去一些观念,坚信人人都可以成为领导者,每个人都可以发挥才能,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教育不是只专注于学生的分数和升学指标,而是关注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精神四个方面的成长。

学校摸索出一套课程体系,平衡中高考升学和素质培养的矛盾。学校运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以及“高效执行的4原则”,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心声,规划人生的目标,激发学习的内驱力,承担起自己学习与成长的责任。

▲运动场。

这里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学校在应试上做加法,开发多元的校本课程,为学生营造主动发展的环境。开展阅读活动,推出“6年72本书目”的阅读规划,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非毕业班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开设“人文综合课”,整合语文、政治、历史、英语等学科教学资源;学校开设游泳课、户外营地课、生活教育课,让学生在徒步、登山、崖降、溪谷探险中,战胜并超越自己。

学校将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进行多层次教学,帮助每个学生找准定位。实行导师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怀,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成长路径。学校成立“艺体部”,强化体育、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技能,帮助体育、艺术特长生考入理想院校。

▲游泳馆。

学校创设多样化校园活动,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坚持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17:00~18:00,学校关闭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等场所,全体学生到户外进行体育活动。

从2002年两间教室,到2022年学校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从2002年全校93名高中学生,到2022年,在校初高中学生3490人。20年,筚路蓝缕;20年,聚爱前行;20年,不断超越。如今,广西希望高中朝着希望,面向未来,再次开启崭新的航程。

编辑 梁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