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血压诊断标准调整”话题
在社交平台上引发诸多讨论
国家卫健委11月15日
通过“健康中国”发布消息称:
目前
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明确指出
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官方回应让不少处于“正常高值”的人
松了一口气
但高血压的防治仍不能松懈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
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
你清楚自己的血压状况吗?
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呢?
这些知识请收好
↓↓↓
高血压病是什么?
高血压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可惜的是目前尚无一个基因被确定为本病的易感基因,发病可能有众多基因参与有关,而且涉及到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就在你我的身边,譬如高盐低钾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等。
大多数高血压病起病隐匿、缓慢、无特殊临床表现,主要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悸,或有失眠、健忘、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易怒等神经症状。
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建议就诊。
高血压的流行与危害
中国是高血压人数较多的国家。据2022年卫生部门统计,我国高血压人数已达到2.45亿。也就是说,每4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同时,高血压“后备军”也汹涌而来。高血压前期(139~120/89~80毫米汞柱)患病率高达4.35亿人。相当于每2个成人中就有1人处于高血压前期。18岁以上患高血压的居民占27.9%。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定期测量血压
1. 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关注血压变化。
2. 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应经常测量血压。
高血压的预防
1. 坚持运动: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2. 限制食盐摄入: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3. 少吃快餐:尽量在家中就餐,可利于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
4. 遵循合理膳食模式 :
合理膳食模式可降低人群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建议高血压患者和有进展为高血压风险的正常血压者,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5. 戒烟戒酒:
吸烟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戒烟虽不能降低血压,但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强烈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过量饮酒会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限制饮酒可使血压降低。成年人一天最大饮酒的酒精量建议不超过15g。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
6. 管理体重
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超重和肥胖人群减重5%~10%可降低血压,且随体重降低幅度增加血压进一步下降,并可提高血压达标率,减少服用降压药的种类。
减重计划要长期坚持,速度因人而异,不可急于求成。建议将目标定为一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10%。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BMI:18.5-23.9kg/m² ),男性腰围<90cm ,女性<85cm。
高血压的治疗
1. 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降压治疗要达标。
2. 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可耐受者建议降至130/8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患者降压目标在上述目标值基础上可适当放宽。
高血压患者服药注意事项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是需要药物干预的,大家在服药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1. 不要凭“感觉”用药
有些患者觉得症状不严重或症状减轻就不继续服药降压药了,这些行为往往会导致血压再次升高。
一般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若擅自停药,血压波动过大,对身体的损害会更严重。
2. 降压不能操之过急
血压降的太快,会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的情况,因此大家不要吃了几天药就抱怨效果不理想。
一般患者应经过4-12周的治疗使血压达标,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要发挥稳定作用也要需要1-2周左右。
3. 不能靠输液或冲血管治疗高血压
有些人迷信输液或冲血管能够活血化瘀、改善循环,预防血栓,这些做法对降压并无作用。
长期坚持规律地口服降压药并综合干预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4. 不要迷信保健品等降压作用
有些不法商家打着保健品降压不伤害身体的旗号大肆宣传,其实可能就是在里面添加了违规西药,大家不要盲目相信,要通过正规渠道诊疗。
尽早关注自己的血压
提高健康意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现高血压,及时就诊
以防疾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