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是某技术服务公司广西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今年9月,她在工作时间向公司反映腰伤和工资问题时,与领导发生争执,王女士当场被气晕,到医院诊断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公司为她垫付了3万元医疗费,治疗约1个月,欠下医院12万多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王女士的情况是否为工伤,公司已交资料到劳动部门去认定。防城港市港口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已受理王女士工伤认定申请,不过王女士认为公司提交的材料有不实之处,目前已退回,待双方协商好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反映:和领导争执被气晕住院
王女士是山东人,今年42岁,2020年4月,她通过劳动派遣方式来到该公司工作,合同2023年4月到期。她在该公司担任一名仓库管理员,同时,她有叉车证,在仓库还临时帮公司驾驶叉车。
2021年12月,她在工作时间驾驶叉车时,因刹车失灵伤到了腰。王女士多次向公司反映,公司都未给她去报工伤认定。腰伤之后,她工资也连续降低,5个多月降了7000多元。
▲工伤认定各有说辞。定坚画
今年9月,王女士在工作时间再次向公司反映腰伤和工资事宜,并与领导在办公室发生争执。“对方大发雷霆,声音很大,我当场被气晕在办公室。”王女士说,倒地后她还有些意识,公司领导等人说她是装的,直到20多分钟之后,他们才意识到情况严重,把她送去附近医院,后转到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抢救。
经诊断,王女士蛛网膜下腔出血,公司帮垫付了3万元,后续再没人来处理,她在医院治疗了约一个月,除去3万多元费用,还欠下12万多元医疗费。因费用问题,她在尚未痊愈的情况下不得已出院。
“目前我仍感觉头胀痛,手脚发麻。”王女士说,近期医院经常打电话催她尽快缴清医疗费,她多次到公司沟通此事,但公司领导不愿和她谈,还把她的电话和微信等联系方式拉黑。近期,她还获悉,公司准备将她辞退。
公司:已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11月11日,记者联系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蒋先生,他表示,王女士的事情发生之后,公司将她送去医院抢救,并垫付3万元医疗费。经过治疗后,王女士情况有所好转,她出院后,公司也准备了相关资料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但能否认定为工伤,要以劳动部门认定为准。对于辞退王女士的说法,蒋先生予以否认,他说,公司并未将她辞退,鉴于她的身体情况,建议她以休养为主。
防城港市港口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段时间已受理王女士工伤认定申请,不过她后来反映,公司递交的材料有不实的地方,工作人员暂退回材料,让王女士和公司协商好之后再作进一步处理,目前材料还暂放在人社局。同时,还对王女士的情况作特殊处理,无论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一方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限都放宽到一年之内。
律师:王女士案例中有多种情况
王女士的情况能否认定为工伤?南国法援公益律师吴艺霞分析认为,工伤认定程序非常严谨,核心要素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从王女士案例来看,她有多种情况,腰伤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履行工作而导致的受伤,因而应当认定为工伤。被降工资一事可申请劳动仲裁。
吴艺霞表示,被气晕的情况,王女士是向领导反映腰伤和工资的问题而发生争吵,导致晕倒生病住院,并非因履行工作任务而导致。争吵不属于正常履职的工作内容,因此认定为工伤比较难。但如果争吵过程中因公司领导的不当言行,严重刺激了王女士导致其发病,王女士可以该领导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该领导赔偿其损失。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