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四联村的林氏祖屋已有359年的历史,2002年被定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该文保单位的保护不尽如人意,其中的“骑尉第”变成了养鸡屋,饲料渣、鸡粪遍地,令人惋惜。
现状:
文保单位内鸡群遍地走
地面到处覆盖鸡粪残渣
林氏祖屋始建于清康熙二年,是一个砖木合院式建筑,有小青瓦、硬山式屋顶,古香古色。现场的文保单位简介称,整个建筑高低有序,现在还保存有“骑尉第”“进士”“馨蜚学府”等牌匾。
“骑尉第”是林氏祖屋东侧部分。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走进其间,只见院子里放着许多鸡笼、鸡食槽、大水缸等,十几只公鸡、项鸡有的悠然散步,有的啄食撒落地面的青菜。院子和偏房的地面到处覆盖着鸡粪、饲料残渣等,让人一时无从下脚。而有的偏房内部泥砖已崩落。
堂屋里散落放置着许多破旧零散的物品,泥夯地面中间有一个大凹坑,中堂的木板、神台也已斑驳。在这所已有数百年历史的“骑尉第”里,宽门槛、高柱子仍很抢眼,屋檐下的木质雕花也很精美。这些构造虽然褪去了颜色,但仍可看出当年的模样。
缘由:
“房子空着也是空着”
老太称养鸡是为解闷
据介绍,林氏先祖于明代从福建莆田来到广西南宁,其后人之一曾任陆川县的教谕(相当今县教育局长),在广西成家立业,清康熙二年迁居华表坊(今林屋坡),逐渐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林屋坡。林氏祖屋的完整保存对研究南宁历史及民居建设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是谁在有数百年历史的文保单位里养鸡呢?在现场,一名自称已80多岁的老太太在晒蔬菜种子。她说,鸡是她养的。她几十年前嫁到林家当媳妇,如今不住“骑尉第”了,只时不时来这里看鸡喂鸡。对于文物保护单位养鸡是否合适,她表示大家都住楼房了,房子空着也是空着,用来养鸡可以解解闷。
11月10日,在林氏祖屋外,一名姓林的男子称他是林家后人,和其他兄弟一起拥有林氏祖屋主体部分的产权,“骑尉第”是家族内另外几名兄弟共有的祖产。他说,政府部门不给在祖屋内养鸡,这些鸡应该是偷偷养的。
由于“骑尉第”不属于他参与管理的祖产,他不方便介入。
部门:
私有产权文保一直是难题
将督促引导村民改正行为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文物保护法规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禁止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排放污染物、堆放垃圾等行为;禁止对文物进行破坏性利用。
目前,记者已将林氏祖屋的情况告知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科室。该科室工作人员表示,法规规定一切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村民在文保单位内养鸡肯定不对。但是,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属私有产权,有的甚至由多个产权人共有,对于如何保护、修缮往往难统一意见,导致保护、修缮行为不能顺利进行。若征作国有资产,资金是个难题,村民也未必同意。这也是当前南宁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难题之一。文物保护不仅是政府的工作,还须社会大众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共同爱护南宁市的历史文化载体。
该工作人员表示,将把信息转达给辖区有关部门,以对林氏祖屋的现状进行了解并督促、引导村民改变在文保单位内养鸡的行为。(读者某先生 稿酬50元)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