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第23个中国记者节。
提到记者,你眼前最先浮现出的形象是怎样的?是侦探、斗士,或是“单干户”“全能王”?如同其他职业一样,记者就像一个多面体,折射出不同的特征。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从影视作品中,窥见记者的冰山一角。
求真与无畏
小时候,我们大都听过匹诺曹的故事。一说谎话,匹诺曹的鼻子就会变长。长大后的我们,很少有人再相信这样的故事,觉得就算说谎也没有约束。而记者却好像一直将这个故事记在心里,不说谎,只把最真实的告诉你。
▲韩剧《匹诺曹》乍看是一部偶像剧,实际上包含了对新闻职业道德的思考。
2014年爆火的韩剧《匹诺曹》,剧中设定女主角患有“匹诺曹综合征”,只要一说谎就会打嗝,直到说出真话为止,她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剧里一众年轻人在寻找新闻素材的过程中,努力拼搏,最终实现与自我的和解。乍看这是一部偶像剧,实际上包含了对新闻职业道德的思考,一改以往韩剧带给观众娱乐化、偶像化、流行化的刻板印象。
▲影片《聚焦》讲述了记者历经艰难寻找事实真相的过程。
“对我来说,报道这样的新闻才是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原因。”堪称新闻采编教科书的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几名记者历经艰难寻找事实真相的过程。正义也许会迟到,但决不会缺席。《聚焦》小组的记者让人们看到了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愿意一再重温那场对真相和正义的探索与征途,探讨新闻对社会的重大意义。
追求与责任
“医生才能宣布人死亡,新闻不能。”这一句话几乎每一位新闻学子都听过,出自美剧《新闻编辑室》。它主要讲述一个虚构电视台在主播威尔的带领下,冲破各种阻力和威胁,只求报道新闻真相。他们为每一次悲剧黯然默哀,为每一次事件的转危为安欢呼庆幸,力求为观众提供真相,而不是只关注收视率。
▲“医生才能宣布人死亡,新闻不能。”出自美剧《新闻编辑室》。
每忆起这一部经典职业美剧,我们都禁不住叩问内心,新闻理想是什么?是面对事实不妥协、不退让,是以客观的角度报道负责的新闻。
▲《我们与恶的距离》点出了不少新闻媒体盲目求快而不顾真假的“后真相时代。
在人们热议“反转新闻”时,豆瓣评分9.4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点出了不少新闻媒体盲目求快而不顾真假的“后真相时代”。该剧围绕一起无差别杀人案展开,引导观众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反映媒体核实信息与抢时间、深入问题与抢眼球的矛盾现实。该剧虽只有10集,但2019年开播至今,仍令许多观众回味、思考有关人性善恶的议题。
平凡与闪光
截至目前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的《编辑部的故事》已开播30周年。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人间指南》编辑部里6个性格各异却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编辑,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
由马未都、王朔、冯小刚担任编剧,也是被网友笑称“这是能吓死人的编剧团队”。时不时旁征博引,冷不丁嬉笑怒骂,这么一出雅而不俗的幽默剧,据了解拍摄仅花了不过5天。
▲《编辑部的故事》幽默又富有人生哲理。
剧中穿着摄影马甲、拿相机、带帽子的李冬宝,一度成为上世纪90年代记者职业的标配。他能说会道,慢条斯理又满嘴冷幽默,女同事戈玲天天跟他耍嘴皮子,两人是当年最火的荧幕拍档。编辑部虽为虚设,但其办公场景、选题策划、采访过程、经营困境等情节设计都很真实。
记者是什么呢?
记者,记着
以一双脚、一支笔、一台电脑和一架相机
代公众去记录
为公众去还原
最后,祝所有奔波在新闻路上的
记者
节日快乐!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评论送好礼!留言+转发即有机会赢绿野音乐节门票
即日起至11月9日,只要在南国早报客户端当天的《晚安十点》文章下留言评论,并转发至微信朋友圈,即有资格参与活动,免费赢价值309元的青秀区绿野音乐节单日票!早报妞每天都将精选一条最佳留言,并在第二天的《晚安十点》文章底部公布获奖名单。快来参与活动,把惊喜好礼回家吧!
感谢感谢大家在《晚安十点(2022.11.7)丨说个冷笑话,今天立冬,南宁30℃》内的留言评论!早报妞精选了“迅猛龙”的精彩留言,并给ta送出青秀区绿野音乐节单日票1张,请获奖读者尽快添加早报妞微信,联系兑奖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