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因实习结缘,广西一大学生毕业后留村8年只为……

阅读数:0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农诗祺 记者:黄俏华
怕黑的姑娘成为“黑夜守护神”

刚到玉林福绵镇水岭村的蒲公英之家,一群穿着红色上衣的孩子就嚷嚷着问记者是谁。带路、倒水、攀谈……很难想象,眼前这些活泼乖巧的孩子都来自特殊困难的家庭。和五六年级孩子差不多高的“大孩子”——来宾妹韦美花身着绿色工作服,戴着一副眼镜,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8年前,毕业于玉林师范学院的韦美花因实习与孩子们结缘,毕业后选择留在蒲公英之家当生活老师。如今,她和团队已帮扶了近300名困境儿童,其中有12名考上了大学。

因实习结缘,毕业后留村照顾困境儿童

韦美花大学时主修应用心理学,2013年9月,还在读大四的她在老师的推荐下来到蒲公英之家实习。

蒲公英之家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广西本土民间公益组织,主要收养父母双亡、父亡母失踪或改嫁、父母是精神障碍者等困难家庭的孩子。

▲孩子们在蒲公英之家的体育活动场所打球。南国早报记者 黄俏华摄

实习的2个月里,韦美花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不仅教他们写作业,还给他们做心理辅导。离开的那天,孩子们送饺子、堵车门,哭抱着不让她走,韦美花的眼泪也掉个不停。

“小韦姐姐,你怎么不回来看我们啊”“你教了我许多道理,你很有爱心和耐心,我们都很喜欢你”“小韦姐姐,我没有哭,因为你跟我说过男子汉要坚强勇敢一点”……

“小韦姐姐做事认真负责、有温度,孩子们都很喜欢她。”蒲公英之家成立以来一直没有稳定的生活老师,2014年,创始人邱临建议韦美花毕业后留下。

没想到,韦美花这一留就是8年。

怕黑的姑娘变成孩子们的黑夜守护神”

和流动志愿者不同,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学习辅导、身心健康,乃至生活部的大小事,全职生活老师样样都要负责。从2014年到2020年,除了个别节假日,韦美花每天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几乎24小时陪在他们身边。

▲韦美花在和孩子们聊天。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黄俏华摄

孩子生病是韦美花最心疼的事。2014年下半年,住在蒲公英之家生活部的孩子达到了48个,季节更替时经常有多个孩子同时生病住院,白天有志愿者等人帮忙,但到了晚上,所有的事情都压在韦美花一个人身上。

由于附近没有卫生院或诊所,每次孩子生病,韦美花只能骑电动自行车载孩子到四五公里外的医院就医。有一次,韦美花陪发烧的女孩小阳(化名)去打点滴,走出医院门诊部时已是午夜。从小害怕走夜路的韦美花不经意说了一句“天好黑”,小阳误以为韦美花担心她害怕,答道:“不怕,因为有小韦姐姐在。”

自那以后,韦美花从一个害怕走夜路的姑娘变成了孩子们的“黑夜守护神”。“孩子是很敏感的,因此就算我怕也不能表现出来,至少要让孩子们感觉到,有我在的地方就是安全的。”韦美花说。

“孩子长大变好是我坚持下去的理由”

虽然在蒲公英之家当生活“管家”不易,但韦美花从来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因为幸福的时刻太多了”。

拿出最大的水果贴上“小韦姐姐的,谁都不准动”的纸条;“霸道”地把饭菜端到办公桌上让小韦姐姐先吃饭;失去双亲的孩子想在“妈妈”一栏填小韦姐姐的名字;自发排练舞蹈作为小韦姐姐的新婚礼物……

▲2018年,韦美花在孩子们的祝福下举办婚礼。受访者供图

经过一次次心理辅导、活动和日夜陪伴,一个个曾经忧郁怕生、沉默寡言的孩子变得活泼、自信、懂事,更令韦美花欣慰和自豪的是,目前,在蒲公英之家的帮扶下,已有超过20个孩子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在读大学生有12人。

“我看着孩子们长大、变好,也许这就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理由。”如今,韦美花不仅是蒲公英之家的党支部书记,还从一名生活老师,成长为了整个机构的管理者。

据了解,2019年,由于北流市民政局要打造民政园,蒲公英之家从北流勾漏村搬到了福绵水岭村。韦美花希望以后能回北流再建一个蒲公英之家生活部,帮助更多的孩子。

▲位于福绵镇水岭村的蒲公英之家,寝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黄俏华摄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