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中秋佳节,当天下午在南宁市科技馆,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科普活动中探秘美丽的月球。
▲现场的小朋友穿上道具服,分别扮演太阳、月球和地球。南宁市科技馆供图
在活动现场,科普老师通过讲解哥白尼的故事,让小朋友穿上道具服装,分别扮演太阳、月球和地球,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小朋友建立起简单的宇宙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为什么月亮有的时候是个大圆盘,有的时候弯弯像小船?科普老师拿着手电筒,模拟阳光照射在道具“月球”上。随着“月球”绕着“地球”,分别转到农历初一、初七、十五、三十等位置,观察月亮被照到的位置,对照月相图,让小朋友们说出此时月亮的形状。老师们通过探究式课程,让小朋友了解了月相变化的原因。
▲科普老师在讲解月相变化知识。南宁市科技馆供图
“课程生动有趣还能学到知识。”家长陆先生对当天的活动表示肯定,认为通过这种探究式、体验式的科学课,不仅让小朋友收获了月相成因的科学知识,还锻炼了小朋友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