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出台已一年,中小学生的课后作业少了吗?课余时间是否还需赶场参加培训?南宁市将采取什么措施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管理?8月24日下午,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就市政府关于南宁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南宁市政府、教育局、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应询。一年来,南宁市共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695家,压减率达91.57%,压减数量全区最高。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到,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原有759家,一年来已压减695家,其中181家机构已完成转型,514家已完成注销,压减率91.57%;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中,南宁共查处机构263家。此外,南宁严厉打击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等名义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行为,排查机构262家。
针对消费者对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满意度较低的情况,南宁市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引导和规范学生家长与培训机构按照《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签订服务合同,并以银行托管和风险保证金等形式,将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存量和增量预收费资金全部纳入机构培训收费专用账户进行监管,防止校外培训机构“卷钱跑路”“退费难”等行为发生。
专题询问中,有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市人大在调研中发现,“双减”政策实施后,一些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入“地下”或以其他形式开展培训,存在隐蔽性强、多变性大、认定难等问题,线索来源及基层执法力量有限,监管难度大,违规培训现象仍然存在。自治区级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监管具体工作指引尚未出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管理权限移交等工作推进缓慢。
对此,南宁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等自治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监管责任的指引出台之后,将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严格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培训机构准入的具体设置要求、审核登记办法。南宁市还将对各县(市、区)、开发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摸底,纳入动态监管,做好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治理等。
据悉,南宁市下一步将多渠道增强校内课后服务吸引力,构建以学校内部供给为主,引进第三方校外培训机构服务为补充的课后服务供给体系。南宁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调研组则建议,进一步强化课后服务和延时托管的无缝衔接,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后服务结束后,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延时托管,解决家长接送难、托管难、辅导难等问题。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