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慈善事业厚植家国情怀,上为党和国家分忧,下为困难群众解愁。在我国第七个“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南国早报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通过寻访各类慈行善举,传递爱心暖流,为首府汇聚向善力量,扩大慈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慈善事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和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
“今年1月,我们家又收到了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拨付的30800元。孩子的医疗救治有保障,病情逐渐好转,脸上笑容也多了。”8月15日,家住南宁市武鸣区宁武镇的王思欣慰地向记者介绍儿子的康复情况。楼顶上,那个昔日的阳光男孩正重新展露爽朗笑颜。
精准救助有效帮扶
2020年10月,王思的儿子被确诊为白血病,惊闻噩耗,夫妻俩感觉天都要塌了。“儿子才9岁就要承受病痛折磨,治疗费预计也要70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回忆这两年与儿子一起的抗病历程,王思感慨万千。彼时,一家人所有的收入都源自13亩柑橘,巨额的医疗费压得王思喘不过气来。“好在党和政府一次又一次雪中送炭,助我们一次次渡过难关。”
记者从武鸣区乡村振兴局了解到,按照相关程序,2021年1月,王思一家四口被纳入农村A类低保,6月被纳入防止返贫检测对象并进行帮扶,获得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小天使基金给予救助5万元,获得武鸣区临时救助金37591元,成功申请了小额信贷资金最高限额10万元的贷款;2021年养殖333只鸡获得产业奖补资金4995元,今年新种植的柑橘获得产业奖补资金5000元,目前王思种植柑橘已超过40亩;今年1月,王思一家又获得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30800元。
2020至2022年,武鸣区严格按照“农户申请、调查核实、村级评议、镇级初审、县级核定、公示发放”的程序,为138户符合条件的家庭困难户申请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共计50.33万元。并针对防贫对象家庭的不同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救助,防止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织牢保障网解燃眉之急
家住江南区江西镇的邓天昭,也是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帮扶的对象之一。2016年,邓天昭一家通过产业扶持、教育帮助等帮扶政策,顺利实现脱贫。但天有不测风云,今年1月,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了鼻咽恶性肿瘤,犹如晴天霹雳,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静。
邓天昭的父母年事已高,家里靠几亩农田为生,收入甚微,他在南宁的一家电动车门店做售后工作,收入也不高。
“得知患病时,家里只有1万多元存款,目前已经住院治疗5次,医疗总费用近12万元,个人自费部分也达到了3.9万元,接下来还要长期化疗,面对高额的医药费,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邓天昭说,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江西镇政府及时将他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跟踪监测,积极做好票据收集、申请、评议、审批等工作。6月13日递交了相关申请材料和住院票据,7月就收到了2.4万元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
目前,邓天昭病情逐渐好转,已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经历一场大病,让我感受到世界的温柔善意。今后我一定积极向上,认真生活,回报关心自己的人。”
据了解,确保基金用到最急需处,解燃眉之急,也是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设立的一个重要目标。2020年以来,江南区在原已实施的系列精准防贫举措的基础上,为77户家庭出现困难或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发放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59.25万元,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
为幸福生活“兜底”
王思、邓天昭的受益案例,仅仅是南宁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一个缩影。
2020年 ,南宁市以第五个中华慈善日和全国第七个扶贫日为契机,广泛动员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市民积极参与捐赠,创新设立“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截至今年7月,全市有955人主动申请且符合救助条件,累计发放“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共688.63万余元。
据悉,该基金由南宁市脱贫攻坚战前线指挥部委托南宁市慈善总会进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运行,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和社会的监督。针对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等有返贫或致贫风险的农户进行全程跟踪,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事故困难户,对发现收入波动大且符合条件的对象启动“南宁市精准防贫基金”专项救助,进一步织密防返贫保护网,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为幸福生活“兜底”保障。
南国早报客户端系列报道